中国汽车遭俄罗斯点名批评,三个品牌存在严重缺陷,将被吊销证书

月亮湾探险家 2025-02-18 14:40:58

文|文聪

编辑|文聪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自俄乌战争开始之后,大量的欧美车企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给中国车企进军俄罗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俄国也没有辜负中国车企的期望,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车企最大的出口国,仅在去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的车辆就高达115.8万辆。

本以为中国车企在俄国遍地开花,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中国车企出口突然遇到了拦路虎,根据俄国媒体报道,俄国官方对于中国三个品牌的的卡车质量存在质疑,可能会将这几家车企的相关资格证书给吊销掉。

其实这已经不不是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第一次遇到阻碍,早在之前,俄罗斯就大幅度上调汽车回收税,在今年初又一次上调这项税费,中国车企不得不将车辆的销售价格上调。

很多网友好奇,中国本土车企明明在国内销量这么好,中国人开了这么多年,都好好的,口碑十分不错,为了到了俄罗斯就被点名批评了,说中国车子不能上路,这究竟是俄罗斯的刻意为难,还是中国车企生产的车子质量不行?

卡车存在缺陷,疑点重重

在中国还好好地车子,到了俄罗斯就变成不能上路的危险车辆,这样的消息在中国炸开了圈,很多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并不像俄罗斯官方说的那样。

俄罗斯既没有将是三个存在问题的汽车品牌名称公布出来,也没有说这几个品牌的汽车具体是哪里存在了缺陷,想要定罪,最起码得把罪名给出来吧,法官在判刑的时候总不能说一句你有罪,就给人判刑了吧?

俄罗斯为何不说清楚车子哪里存在问题,是发动机的性能有问题,还是说车身有问题,俄罗斯对于中国车企的指控明显很难站住脚。

还让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俄罗斯在批评中国车子有问题时,有公开承认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占有强劲的市场份额,根据相关的数据报道,中国在俄罗斯的卡车销售,已经占俄罗斯卡车市场的70%,远超俄罗斯的本土卡车品牌。

而且在俄罗斯销售排在前五的卡车品牌都是中国的车企,比如一汽、东风等,倘若这些品牌真的有问题,为何能够在中国畅销这么多年,又在俄罗斯占据70%的市场份额。

难不成俄罗斯的卡车司机真的只在乎车子是否便宜,不在乎车子的质量?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俄罗斯是否要“卸磨杀驴”

俄罗斯对此上调汽车回收税,迫使中国车企的成本增加,不得不涨价,不就是在给中国车企施加压力吗?说白了就是在制衡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发展,想让俄罗斯本土汽车品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想让中国在俄罗斯有太大的市场占有率。

当初中国进入俄罗斯的时候,俄方可不是这样的态度,那时候欧美日韩的车企纷纷撤出俄罗斯,是中国策车企挺身而出,进入俄罗斯弥补俄方巨大的市场空白。

中国车企也成功的抓住这个机会,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迅速占领了俄国市场,现在中国在俄罗斯的市场已经稳定,但是俄罗斯却步步紧逼,不肯让步。

在生意场上,政策的的背后往往不单单有技术因素,更多的更为复杂的博弈,如今俄罗斯拿中国车企的质量说事,真的仅仅是因为中国车子的质量问题吗,俄罗斯是要卸磨杀驴了吗?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俄罗斯还不会这么轻率的做出这样的决定,毕竟近些年,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合作,而且俄罗斯的卡车制造领域属于短板,中国车企不会被轻易取代。

但是中国的车子并非完美无缺,让人挑不出毛病,虽然在中国销量口碑都很好,但是俄罗斯和中国的气候环境,以及人们的驾驶习惯都有差异,尤其是中国车企的售后还未在俄罗斯完善,这些可能都会影响的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未来。

中国车企面对俄罗斯不断施加压力,如何破局,在俄站稳脚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中国车企未来在俄罗斯如何发展呢?

中国车企如何破局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面对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俄罗斯的气候问题,由于纬度较高,很多地区都是极寒区域,对于车辆的防寒、防锈性能要求极高,另一个是俄方频繁上调的税费问题,大大增加中国车企的负担。

还有就是俄罗斯曾经多次指出中国车子品牌仅仅15万公里就报废了,但是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目前还未证实。

中国的奇瑞和哈佛在俄罗斯建立相应的售后,有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口碑还是比较不错的。

针对俄罗斯提出的问题,中国车企需要谨慎处置,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卡脖子”的难题可能会真正成为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拦路虎”。

其实中国车企现在的处境非常困难,如果软弱妥协,问题就难以解决,如果态度强硬,很可能会丢了市场,就像早年间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结局,也是因为低价竞争,和售后问题不完善,最终溃不成军,丢掉东南亚市场。

目前中国车企,最好是正面回应,公布检测数据,回应俄罗斯的质疑,同时对于车子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然后做好售后工作和用户的试驾体验,营造良好的舆论倾向。

结语

现在对于在俄罗斯的车企来说,正面临一场风暴,如果能够牢牢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俄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的稳固下来,如果扛不住压力,最后只能退回中国。

这次的事情也给中国车企提了个醒,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不再有躺赢的事情发生,如果想要抢占市场,必须要靠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和实力。

1 阅读:5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