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汽车产业变局中,中国新能源品牌Skywell近日作出战略收缩决定。这家2022年高调进军俄罗斯市场的车企,在推出两款车型后突然宣布暂停运营,其短暂的在俄发展历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深刻镜鉴。
一、闪电入场与黯然退场的时间线2022年底,Skywell携纯电车型ET5叩开俄罗斯市场大门。这款搭载204马力电机、NEDC续航520公里的跨界车,曾以约3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8万元)的定价瞄准中高端市场。次年6月,品牌追加推出混动车型HT-i,通过1.5L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组合实现280马力综合输出,试图构建「纯电+混动」的双线布局。
然而市场表现始终未能突破:
渠道建设停滞:全俄仅建成12家销售网点,且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一线城市营销投入收缩:品牌官方社交媒体自2024年5月起停止更新,线上声量同比下滑67%产品迭代断层:两年间未推出新车型,现有产品配置未针对俄极寒气候进行适应性改造二、退市背后的三重困境2.1 供应链之殇行业数据显示,Skywell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率不足15%,电池模组、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依赖中国进口。受卢布汇率波动影响,ET5车型进口成本在2023年Q4同比激增42%,终端售价竞争力持续走弱。
2.2 政策适应性危机俄罗斯2023年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明确要求:
低温环境(-30℃)下电池续航保持率≥70%底盘防腐蚀等级需达到IP67标准第三方检测显示,ET5在-25℃环境实测续航衰减达38%,成为制约北方市场拓展的关键短板。2.3 本土化服务缺失尽管品牌承诺延续售后保障,但现实困境已然显现:
全俄仅有7家认证维修点,车主平均维修等待周期达23天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库存保有量仅能满足30%潜在需求三、行业震荡与替代者进场在Skywell退场之际,俄罗斯新能源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
传统车企转型:伏尔加汽车宣布2025年推出本土化生产的Lada E-Commander新势力卡位:哪吒汽车联合俄本土资本成立合资公司,规划建设年产5万辆的KD工厂政策风向转变:俄工贸部拟将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从15%下调至5%,但附加「本地组装」条件专家观察「Skywell的案例揭示了中国新能源出海2.0时代的生存法则。」俄罗斯汽车产业研究院高级分析师伊万·彼得罗夫指出,「单纯的产品输出模式在复杂地缘环境下难以为继,未来成功者必须实现『技术标准输出+本地化生产+生态体系共建』的三位一体布局。」
随着中俄汽车产业合作进入深水区,这场提前到来的「压力测试」或将重塑中国品牌出海方法论。
俄罗斯的气候不太适合纯电,混动,大排量的燃油车依然是俄罗斯的首选,能源大国不缺油。
都没听说过的牌子
术业有专攻,就和格力董妖婆一样,造手机注定沦为笑柄
所以说电动车门槛低,阿猫阿狗只要有点钱都能上!
创维别把国产车的脸给丢干净了?
俄罗斯不缺石油,天气又特别冷。等于去非洲卖羽绒服,沙漠卖雨衣。
商业行为而已,失败只能说明有些事没做到位。
拉圾企业早滚
北方气候不适合搞纯电吧。比亚迪的燃油车研发可以建立在北方嘛,或者在俄罗斯搞。
等同于在沙特卖电车[呲牙笑]
大毛与老美如果搭成和解,中国九成以上汽车将会退出大毛市场,国产电瓶车,在长期天寒地冻的大毛,就是一堆废铁。
说明美俄已经快和解了!已经不需要东大的支援了!
脑残是没救的,就像去沙特推销电动车一样煞笔 不是不能卖,纯粹是人傻。人家七毛钱一升油,三块钱一瓶水。
电车卖到俄罗斯,咋想的
电车的唯一优势是两桶油。
造客车的来造小汽车,真踏马牛鬼蛇神都敢来,卖手机的造车,卖酒的造车,卖电视的造车,还有么
最讨厌那些组装企业,牛逼哄哄的到处插一脚,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俄罗斯冬天零下几十℃电车根本没法用
大毛经济出现危机,哪有闲钱买咱们汽车!不想买,再不挑出点毛病来,面子上怎么挂的住?!就算欧洲和日系车再好,可是价格高得多。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可能吗?!你要白送他一批,分分钟把你一顿夸,让你怎么听着怎么觉得恶心。跟养生馆20岁出头丫头、小伙一样,管路边八十多岁老太喊大妈,旁人听着直起鸡皮疙瘩,你咋不叫声大姐的呢?有钱能使鬼推磨,无外乎如此,大毛也一样!
俄罗斯少石油吗?跑到俄去卖拐,他们信你的新能源车吗,自己不聪明,看鹅能不能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