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是个外行。”
躺在病床上的杨伯涛已经是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了,此时的他时日无多,但是面对着镜头他依然说出了这句话。
可见这的确是他生命中最为意难平的一件大事,可以说就算是死,他也永远无法原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
不仅仅是在战略方面的屡屡失误,更是在后期的一件事上让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那么黄维到底做了什么?两人之间的矛盾又在哪里?
黄维的失误我们知道当年从黄埔军校出来的那些军官们基本上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打下了很多的大仗,其作战的理念在当时都算是比较先进的。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就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黄维,按照道理来讲他是当年的一期生,含金量自然不用多说。
不仅仅是在资历上力压了很多军官,更是一直在蒋介石的身边受到重用。
蒋介石对这些一期生的感情是比较深的,但是有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个人能力。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人的个人履历,然后再分析一下他的问题。
首先他也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典型,所以在学校期间也很能吃苦,毕业之后直接就给分配到了部队当中。
当时参加了很多战争,比如蒋介石发动的北伐,但是在这些战争中他的表现是平平无奇。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在国外学习的他赶了回来参加战争。
不得不说在这场战争中,他的表现倒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淞沪会战中,他指挥部队英勇拼杀立下了战功。
但是在后期的解放战争之中,他的表现显然和之前判若两人,有人评价他:“根本没有什么合格的指挥能力,作为指挥官贪生怕死,距离前线太远这是最致命的。”
这一番话分析的还算是比较透彻的,从接下来我们说的这场仗就能看出端倪。
当时的黄维是担任的兵团司令,杨伯涛则是在其手下的十八军副军长。
两人之间身份之间就有很大的差距,尽管黄维的指挥有很多错误,但是手下的人所指出的问题,他也不听,非常优柔寡断。
很快部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立刻向蒙城地区开进,准备在这里和解放军作战。
没想到他们碰上的是在解放战争中赫赫威名的刘邓大军,对此黄维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当看到解放军的阵势之后,杨伯涛明白了当前的解放军是在布置口袋阵,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
因为他们肯定会放出引诱的目标来请君入瓮,这可万万不能中计。
他将自己的看法报告给了黄维,可是我们前面讲了这个人做事其实非常的不果断,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事态发生转变蒋介石来的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局面,我们知道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很多时候的微操害了部队。
蒋介石当时的命令是抓紧时间发起攻击,按理说作为一个指挥官应该跟蒋介石说清楚当前的利害关系,结果黄维是一言不发,直接命令部队发起攻击。
结果可想而知,一下子就进入了解放军的口袋阵当中,这让手下的将领们懊恼不已。
不过现在要是发起自救还来得及,因为想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个兵团结结实实的包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从这个口袋中跳出来,这时的杨伯涛又站出来分析,指出了当前最为有利的目标点。
利用这个目标附近的铁路沿线可以快速的提高部队的补给和运兵能力。
作为一个兵团司令员这样的大官,在这种时候一定要果断才能解决问题,战场上犹豫不决是最致命的。
可是这个黄维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手下提出这样的计划之后。
他开始向上级发电报,请求批准,然后就这么干等着,足足等了十几个小时。
这是十几个小时足够解放军的队伍将他们包的严严实实的了。
哪里还有突围的可能,黄维不信邪带着部队在包围圈中横冲直撞,最终把自己消耗的够呛。
眼看着大势已去,黄维选择投降,杨伯涛则是决定投河自尽,但是最终都被俘虏了回来。
在杨伯涛的眼中,黄维犯了这样的大失误,早就应该在部队大势已去的时候吞枪自尽,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害死了多少人。
事后二人都在功德林中进行改造,但是黄维的态度却一直非常顽固,拒绝任何改造,表现得好像很有骨气的样子。
但其实这是他明白现在自己死不了了,才会表现出这样的顽固态度,如果他真的有这么硬气,当年就不可能被活捉。
而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开始,当年黄维带领的军团在解放战争中使用毒气弹,这样的行为是违反国际公约的。
当时负责使用这批武器的正是杨伯涛,两人开始互相推诿,杨伯涛表示自己只是接收了上级的命令才这么做的。
黄维则说杨伯涛就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两人这一件事上吵得不可开交。
最终也没有真的说明白问题所在,只是在相互指责,最终杨伯涛因为在改造期间表现得非常积极被放了出来。
黄维则要稍晚一些,之后的日子里双方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由于黄维的错误决断,杨伯涛一直到去世都不愿意原谅他对部队造成的伤害。
参考资料:
《第十二兵团被歼纪要》
《第十八军从进攻到被歼》
《国民党军王牌黄维兵团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