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手,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少受伤,在跑马之前,你必须得注意以下误区,据说99%的新手都容易犯错哦!
1、缺乏明确的计划
缺乏长远明确的目标,打酱油式的参赛。据部分数据显示,大部分跑马拉松的新手准备时间都不会很长,甚至没有经过科学化规律性的赛前训练。
要想跑马拉松,你的训练时间最好不要少于6个月,可以调整每天的训练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节训练强度。当你开始决定跑马拉松,除了迈开步子之外,你应该做到下面这些:检查身体,看适不适合跑马拉松;制定训练计划,别上来就跑;多请教身边的老跑友,多听他们的意见;多学习跑步知识,多看这类干货文章。总之,跑步和学习齐头并进,这是一个严肃跑者应该有的态度。
2、不会休息
新手很容易出现伤病。 归根到底,新手容易受伤的原因都是:基础没打好,就特别爱跑长距离,还容易冲刺速度。 所以,长跑中一定要注意休息。事实上,马拉松比赛没有规定必须要一直跑,因此当你感觉身体已经达到极限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走走。平时最好能把走路当成是马拉松训练的一部分,适当的走一走,可以让你跑更长的距离。
3、对伤病视而不见
很多新手对于伤病总是视而不见的,感觉到腿疼或者膝盖疼,他们也会选择继续往前跑,结果伤病越来越严重。例如你腿抽筋,最好是先进行小腿拉伸,然后再缓慢地走。提前穿好压缩袜也可收紧小腿肌肉、预防抽筋。
4、不重视补水
很多初跑者在跑步过程中总是低估自身身体的需水量,从而致使他们出现脱水反应。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跑之前和跑之后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务必使跑步前后的重量相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喝水或运动饮料。
5、给自己的定位错误
对于业余跑者来说,首马总是比较紧张而带有期望的,所以决定了你可能不会很享受比赛,目标仅仅是为了跑完行程。很多初跑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为首马设定一个完成时间。其实,首马反而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当做一场初试体验去看待,目标可以以后再设定。
6、不懂循序渐进
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运动过猛。马拉松的跑步训练次数,以每周3-4次最为适宜。每天每周只能加量10%左右,才是安全健康的。比如你今天跑5公里,明天、后天比较安全的跑量分别是5.5公里、6公里。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则:每天的跑量在连续增长3个10%以后,第4个不再增加,反而应减少20%。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逢3退1”原则,逐渐攀升,才不会造成伤痛。
7、难以坚持长距离
很多初跑者容易出现的问题:难以坚持长距离。但是不练长距离,是根本无法完成马拉松的。其实根本不是跑不了,而是你自己心理上认为自己跑不了。因为比兴奋过度更棘手的是你难以坚持跑步,总是动力不足。
8、低估拉伸的重要性
跑步结束后最好不要立马进行拉伸,而要慢跑几分钟或者来回走动几分钟,再进行拉伸,这样让心肺从非常激烈的状态逐渐缓过来,也可以预防突然停止运动后,发生重力性休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减轻你的酸痛感,使你的身体机能更加灵活,确保你迈出更大的步幅。
9、忽视恢复期
赛后恢复期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最好在专业教练、运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环节的科学训练,确保运动健康。恢复得好,会为你下次长跑增加经验,积蓄能量。
总而言之,马拉松初学者一定要充分了解这项极限运动的风险,做好各项准备之后再开跑,这才是应用的体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