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问延安农民:你认识毛泽东吗?听到答案后他辗转难眠

侃堪看史记 2023-12-27 20:33:01
前言

1947年8月,夏日里的延安,笼罩在烈日的炙烤之下,似火的骄阳,与蒋介石的心情,极度的匹配。

看着和自己斗了二十多年的老对手,如今弃城而逃,心中喜不自胜,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审视着延安的一切。

可越是深度的探究下去,蒋介石的内心,愈发的高兴不起来,他开始回忆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国民党屡战屡败,为什么共产党不管怎么被打压,不管在哪儿,总能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出枝丫,开出花?

所有的答案,蒋介石都在参观延安的路上,得到了答案。

参观战利品的这一路,蒋介石思考了很多,而且自己内心开始焦躁不安起来,预感到此次占领延安,并非好事儿,或许国军战败,已经注定了。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感是对的。

以至于在多年后,蒋介石都不愿再提起那次延安之旅,

蒋介石看了什么让他内心如此焦躁起来?又为何预感到国民党注定会战败?

蒋介石为什么会去延安?

1947年8月7日,胡宗南一生的高光时刻,可顶着这份高光,他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虽然自己占领了延安,可自己心里清楚,所谓“占领”名不副实。

当初率领二十万大军挺进延安的时候,这座共产党的革命圣地,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的胜利果实,这样的功劳,胡宗南舍不得放弃。

于是在向蒋介石汇报战绩的时候,胡宗南无法保持理智。“我军二十万将士不顾生死,直闯延安,数万敌军全数歼灭,共党指挥部已被我军占领,形势一片大好,全面胜利指日可待”。

这样的“捷报”,胡宗南虽心虚,可一想到占领延安这么大的功劳,而且作为蒋校长的得意门生,也给是给他长脸,当然还有以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又觉得,夸大一些也无所谓。

“捷报”传到了蒋介石跟前,这样喜人的成绩,蒋介石不胜欢喜。

这些年一直被毛主席打压,尽管自己有着比共产党强百倍的精锐武器,培养了那么多的军事人才,可始终没有痛痛快快地胜过一次。

想当初,混乱的军阀战争中,蒋介石也是冲破重重阻碍,大获全胜的一方,各大军阀曾被自己收入麾下,可如今却“降服”不了军事实力比自己弱这么多的共产党。

他百思不得其解,更想不通的是,共产党究竟因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就像经历一次次的寒冬,却总能在春暖花开之际,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

想到这些,借着占领延安这件“喜事”,蒋介石想到共产党的革命圣地,延安,去探个究竟。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共产党在这里扎根十年,从星星之火,不但自己倾尽全力都灭不掉,还在这么短时间内,蔓延到全国。

当然,对蒋介石来说,更多的想法,是想用这一行动告诉世人,国民党胜利了。

蒋介石在延安都看到了什么?

1947年8月13日,蒋介石抵达了延安,踏上这片土地,他的内心从未如此激动过,多年受的“屈辱”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了。

迫不及待地他,开始走访这片共产党奋斗过的地方。

这其中,蒋介石最想看的,大概就是毛主席所在的地方,枣园。

多年后,蒋介石回忆到:“那其实是我最不该去的地方,没有感觉到骄傲,充满了挫败感”。

毛主席的住处,和寻常百姓的窑洞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墙壁上贴着指示牌,没人知道这竟然是主席的住处。

窗户是纸糊的,门也是旧木做的,推开门,吱呀呀的响,墙壁上到处是裂缝、

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盆架一个洗脸盆,就是屋子里所有的摆设了。

蒋介石从满脸得意的走进来,到瞬间凝重的脸色,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对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张破旧的木桌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脑海里想到自己的总统府,稀世珍宝摆了一屋,所有陈设多是进口,亦或是名匠专门打造,吃的喝的尽是美味佳肴。

不光自己尽享着荣华富贵,自己手下的将士们所享受的一切,都要比毛主席享受的更优厚。

走出房间,院子里见到一台纺车,蒋介石从未见过,见一位老者正在纺线,便上前面问到:“老人家,这是在做什么”

老者看了一眼,知道是国民党,脸上充满了不屑:“纺线!”,老者冷冷地说道。

蒋介石很显然,讨了个没趣,为了缓解尴尬,看着旁边的枣树,说道:“这枣子长的倒是好啊”

说到枣子,老者倒是打开了话匣子:“我家的枣,毛主席最爱吃了,三天两头就找我买一盆”。

“他吃你家枣子,还要买?”蒋介石惊讶道。

老者越说越自豪:“毛主席什么人啊,最怕咱们老百姓吃亏,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就算白送给他的枣子,他也要趁着我不注意,把钱给我塞窗台上,那是真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呐”。

蒋介石实在是后悔问出了这句话,老人的话,刺着蒋介石的心脏,阵阵疼痛。

见蒋介石的脸色颇有些挂不住,老者继续说道:“就这纺线的活儿,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都亲自动手,一件衣服大大小小全是补丁,老百姓看不过去了,给送去衣服布料,可他们从来都不要”老人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起来。

那一刻,对蒋介石来说,若是有个地缝,大概很想钻进去,但也是这样的一番交流下来,蒋介石似乎对之前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民如水,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民心所向才是人间正道,可自己自认精通谋略,可从来没想过,如何笼络民心。

共产党是与百姓站在一起,是为民而战,而自己想的最多的,就是打赢共产党,成为掌管这天下。

所以这些年不是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贪污,腐败,骄奢淫逸,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可想着只要他们能打胜仗,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包庇纵容。

可百姓们过着这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民不聊生,又如何指望百姓会支持自己,关键时刻,又有何脸面让百姓为自己站队?

一切都有了答案,那一夜,蒋介石辗转难眠,已然知道,自己败在何处了。

蒋介石的预感终究得到了验证!

国民党军队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他们最后骄傲的时光,正在一点点的消失。

这本就是毛主席唱的一场“空城计”,表面是放弃了延安,实则是换取更多时间准备,目的就是为了诱敌深入,最终合围之势,一举歼灭。

事实证明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毛主席说过,“蒋介石‘占领’延安,无疑就是在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出两年,我们是一定会回来的”。

1948年的4月,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国民党,全然不知道,解放军已经在百姓的掩护下,逐渐逼近,毫无防备的状态下,被我军彻底击溃。

4月16日,一手调虎离山之际,胡宗南主力部队被调往与西北野战军的激战中,延安城内防守薄弱,就是我军夺回延安的最佳时机。

城内国民党军队得知自己已经被包围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弃城而逃,4月22日,收复延安。

这一来一去,内战的时局发生了逆转,收复延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注定了,蒋介石战败的结局。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52 阅读:8771

侃堪看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