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亚在短短两周内与所罗门群岛、瑙鲁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达成三项重要协议,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动作被认为是直指中国而来,也透露出澳大利亚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迫切心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刚刚解除对澳大利亚龙虾进口限制,澳龙重新回到中国餐桌时,澳方便迅速转身,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举措。这一切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首先,与所罗门群岛的警务合作协议是此次行动的重要一环。澳大利亚宣布投入1.9亿澳元,用于培训和扩充所罗门群岛的皇家警察部队。联合声明中提到,此举旨在帮助所罗门群岛实现主权安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外部伙伴的依赖。所谓的“外部伙伴”,显然指向中国。
此前,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的警务合作协议被视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一次重大突破,而澳大利亚一直视这一地区为自己的“后花园”,因而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充满戒备。
其次,与瑙鲁达成的经济和安全协议更是耐人寻味。澳大利亚承诺在五年内提供总计1.4亿澳元的援助,但以获得对瑙鲁安全事务的否决权为交换。这种“援助换主权”的方式虽然打着合作的旗号,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瑙鲁的独立性,暴露出澳大利亚深层次的战略意图:阻止中国在太平洋岛国进一步扩展影响。
此外,澳大利亚还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协议,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提供6亿澳元的资金援助。作为回报,巴布亚新几内亚需要承诺优先与澳大利亚开展安全合作,并避免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建立类似关系。这种“橄榄球外交”形式上强调合作,但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巩固澳大利亚的地区主导地位,同时遏制中国在南太地区的影响力。
这些动作表面上打着“安全”和“援助”的旗号,但实际是否真正惠及南太平洋岛国却备受质疑。从过往经验来看,澳大利亚提供的大部分资金往往被用于支付澳洲联邦警察、顾问以及私营发展公司的费用,真正惠及当地的资金寥寥无几。这种所谓的“援助”更像是澳大利亚自身利益的延伸,而非真心实意帮助当地国家发展。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明显是向美国释放的短期信号。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此举意在表明自己在遏制中国影响力方面的主动性和忠诚度。这种“跟随策略”无疑是为了获得美国更多的战略支持,但也让澳大利亚陷入地缘政治对抗的泥沼。
与此同时,中国刚刚全面解除对澳大利亚龙虾进口的限制,象征着中澳关系在经历一系列贸易摩擦后出现缓和的迹象。然而,澳大利亚的这些动作却显得急不可耐,甚至可以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铁矿石到农产品,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龙虾贸易的解禁,本是修复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却在澳大利亚的一系列举措下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