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老炮儿”直言:特朗普奉行的是“短视交易”策略

核桃侃世界 2025-04-09 18:05:17

美中关系就像来回晃动的钟摆,有时缓和,有时严峻

"我不同意当下美国政府制定的许多政策,比如通过关税施压他国。"说这话的罗伯特·佐利克,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这位当过美国贸易代表、副国务卿、世界银行行长的"三朝元老",最近带着新书论美国重新走进公众视野。他笔记本里藏着的秘密,或许能解开美中关系的死结。

谈判桌上的"计算机"

佐利克的公文包里永远揣着本便笺簿,谈判时总在纸上写写画画。1989年跟着老布什搞两德统一谈判时,他硬是把东西德边境线怎么划、货币怎么兑换这些烫手山芋,算得比计算机还精准。德国人给他颁"骑士十字勋章"时,他倒谦虚:"我就是个爱读历史的学生。"

这学生可不简单。2001年他帮小布什竞选成功后,转身就和中国代表坐上了谈判桌。那时候中国要进WTO,美国人开出的条件苛刻得很。佐利克记得特清楚,有个中国官员突然蹦出"双赢"这个词,"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和我们西方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完全两码事"。

熊猫外交官的秘密

要说佐利克和中国最有趣的缘分,还得数2006年成都之行。在熊猫基地,他抱着晶晶拍照时被舔了一脸口水。这张照片后来挂在他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他也因此得了个外号——"拥抱熊猫派"。

这个称号背后藏着大智慧。2005年他提出"利益攸关方"概念,说穿了就是告诉美国人:别老想着改变中国,得学会和不同体制的国家打交道。这话在当时可捅了马蜂窝,好些政客骂他"亲华",但时间证明了他的远见。

三任总统的见证者

从里根到小布什,佐利克见惯了白宫的风云变幻。老布什时期他参与制定对华政策,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小布什时代他推动中美战略对话,亲历了入世带来的经济腾飞。现在看着特朗普政府搞关税大战,老爷子直摇头:"这根本是一锤子买卖!"

他在书里打了个比方:美国对华态度就像钟摆,一边是1784年"中国皇后号"商船对东方市场的渴望,另一边是对中国崛起的莫名恐惧。这种矛盾心态,倒是把美国人的纠结心态说得透透的。

历史的活字典

佐利克最近总爱念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来中国的场景:"满大街蓝灰制服,自行车铃叮当响。"后来再去广东,看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他感叹:"中国人想过好日子的劲头,比什么主义都管用。"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当副国务卿时,他带着美国代表团在四川灾区援建学校。看着废墟上重建的校舍,他私下跟助手说:"这民族骨子里的韧性,才是中国真正的底气。"

未来在谁手中

如今80多岁的佐利克还没闲着,新书里他列了美国外交五大传统,句句都在敲打当下政客。说到中美关系,他总结出三个关键词:历史、尊重、关切。老爷子语重心长:"两个大国较劲,最后谁都得吃亏。倒不如各让半步,给子孙留条活路。"

这话听着像是老生常谈,可细品之下别有深意。当年他推动中国入世时,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这面镜子,照见的从来都是未来。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