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更需走进底层

东方春晓文化 2024-04-05 02:28:45

作者 东方春晓

周末的晚上,在冷雨冷风中开启一个人的独行。走近申桥的桥头,忽然一阵哭泣传来。待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有位女子蹲在护栏处痛哭有声,边上一中年妇女在低声劝慰。倚在她身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双手捏着衣角,茫然愁目。

说不上是同情或关心,我放缓了行走的脚步。看到我的疑惑,不远处靠在护栏上的一位男士告诉说,哭泣的那女子,因打工的饭店裁员,半年没有找到工作,他丈夫在省城的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因疫情停岗还被封控。她家老人突发疾病在医院的重症室抢救,两万块钱的保证金仍没借到。而分期付款的一小套房子,已v有两个月没有凑到月供。在一旁劝慰的是他媳妇,他们是同楼栋的邻居。

此时,我主动握了下看起来憨厚实在的男士手,由衷地说:好心人好邻居,请多关心关照。尽管言辞苍白,也只能无奈沉重而去。

继续风雨返程,心酸楚,思虑很多。原以我们这个过着不紧不慢日子的三线城市,糟心的事儿不会太多。细细想来真是幼稚好笑,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罢了。不禁联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消息。说的是一失业流落城市的男子,总是明目张胆地去偷盗。每次都是数额不大,动静不小,等到扭进派出所,他都会主动说:送我去拘留所吧。后来,次数多了,民警感到很奇怪,详细询问了解,方知他偷盗的动因。找不到工作回不了家,进拘留所至少有吃饭睡觉的地方。消息说,这是那位民警含泪讲出的故事…

这几年,尤其疫情后,普通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底层百姓中,有多少个家庭无不捉襟见肘。不开心、不快乐、没有幸福感觉的群体,越来越多。而我们有不少的“领导者”,只管两眼向上,是看不见这些原本要足够重视的民生大事。记得有位走上县区领导岗位不久的“官员”,曾在一次发展与民生的大会上脱稿昂言:形势一派大好,至少再不会出现饿死冻死人的现象吧。如果按照他的逻辑,当下发展的成绩足够显摆,却仅限在不冻死饿死人这个层面,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仅此而已?现在,肯定不是饿死冻死人的问题,那是个伪命题。而是如何让众多的底层百姓,把日子过得更加称心如意的大事情。

有一组公开报道出来的数据:上半年,全国有37.2万家餐饮服务业门店注销倒闭。这是网上有据可查的数字,相信还有更多不上网没注册的门店,也在倒闭的行列。因为疫情管控的任性无常,更多“不开业等死,开业作死”的企业摇摆在风雨缥缈中。要知道,每一个企业和门店的背后,都是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家庭的生活依靠和生存支撑。这还仅限于餐饮服务行业啊!若论政治,这是最大的政治;若说经济,这也是不可忽略的经济。

我有位朋友,是做商业综合体的老总。他的商场进驻180多户商家,有360多位员工在这里工作养家。他说,这些年做实体店真难,一直在亏本经营,又没有政策支持,不知道还能撑到哪一天。有一次聊天时,他红着眼圈告诉我,真的快撑不住了,真想关门了之。可又想想这几百囗后面的家庭,不得不咬牙挺着。就算是熬一天算一天吧。我很感动也很无语,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可他的悲悯情怀却深深打动我。

我们往往擅长从宏观大势上去讨论发展,谋划经济。真正俯下身子,从底层运筹,听政百姓,凝聚动力,做得非常不够。从百姓角度出发,真正把民生关切做在实处,而不是挂在嘴上,从认知到实践都有不小的距离。

说得直白一点,太多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全面下行巨大压力面前,仍然存续超常的发展冲动。大家都在找钱搞开发,举债谋发展,而民生的事情,都会造择性淡忘或搁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民生的背后是民心。而民心是一根敏感的温度计,兴替与涨落,都清晰在那条水平线上。

(原创首发)

0 阅读:0

东方春晓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