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蒋介石和其手下的顽固派,为继续和我党争夺在华夏大地上的话语权,第二次向我党发起了“反共高潮”。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为避免“亲者痛、仇者快”,我党高层当即决定,先由我们做出让步,提前撤离我军在江南的军队,只保留在江北的部队不动。
有了这样的方针,中央也很快就下达了指令,要求叶挺和项英,早日率领新四军皖南部队,快速向北移动。
此时叶挺是该新四军的军长,项英是副军长。
项英(右2)与叶挺(中)等合影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新四军皖南部队尽快北上。
可项英等人此时却表现得一反常态,似乎一直在抗拒中央做出的,关于让新四军北上发展的后续方针,这是为何?
难道项英真的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另有“雄图大志”?
瞬息万变的指示其实,在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下,虽然中央早就为将来新四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那就是将向敌后发展、向北发展同时兼顾。
可具体新四军该在什么时候北移,怎么北移,选择哪条路线北移,一直都是一个复杂的、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中央早就在大方针上给出了皖南的新四军指示,可在这一年中,项英却以种种原因,带领着在皖南的新四军固守在原处,未曾有一步挪动。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面对如此战局,中央也只能根据所获得的最新情报,一次又一次为他们量身定做各种临时指示。
至于目的,也就是让他们能在皖南待得更安全,能够踏实等来他们所认为的,足可以开拔的时机。
因此在后来的文献资料中能够发现,在这个阶段,中央针对皖南复杂多变的形势,所做出的指示也在不断变化当中。
比如次年11月21日,中央给叶挺和项英的指示还是:
“你们可以先暂时在江南拖一两个月不动,但北移的相关事项,确实也应该趁早认真打算和准备起来了。”
以此为前提,中央要求叶、项二人,尽快筹备好可支持部队开拔北移的各种所需物资,且不要再和江北的国民党军队,有太多的战事纠葛。
在中央看来,此时的新四军还是以逸待劳,耐心等待最佳的北移时机为好。
项英
结果三天后,中央又重新致电叶、项二人,要求他们必须在12月底,将手里的全部新四军部队开拔准备完毕。
该说不说,虽然这个新决定看起来和之前的计划,在时间上多有所重合。
但实际上,与之前的命令相比,如果叶、项二人按照新指令行事,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在节奏上也会比之前更紧凑一些。
新四军成立
这还不算完,在当月月底,毛主席又对江南新四军所面临的形势,作出了全新的分析。
在主席看来,如果按照此时的战局,之前冯玉祥所估计的情况,可能是不太正确的。
如果我方在此时按兵不动,继续留在当地和蒋军对垒,极有可能把蒋介石惹毛,逼得他主动和我们撕破脸,导致两军之间爆发乱战,可能就是在吓唬我们。
至于目的,无非就是想让我们先动身,好给我们安排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之后顺手将这块富饶的土地收入囊中。
考虑到这些,在12月25日,也就是老美的圣诞节这天,毛主席又向叶、项二人新发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让他们继续在江南固守,以拖为宜,做好能拖到一月底再说。
【左起:项英、周公和叶挺】
此时叶、项二人根据毛主席电报的内容,也觉得蒋介石之前的做法确实有点刻意为之,一直都是光打雷不下雨,或者是大吹小打。
与其说他们会对我军展开进攻,倒不如说他们一直所执行的,都是攻势和防御并存的状态,且是小攻大防。
因此他们觉得,主席如此推测也不无道理,蒋介石如此做法,极有可能就是为了引诱我们上当,专门释放的所谓“烟雾炸弹”。
【陈毅、粟裕、傅秋涛、周公、朱克靖、叶挺】
如果情况真是如此,选择原地按兵不动,等到来年一月态势稍微平缓一些再行开拔,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有可能打草惊蛇,让蒋介石所部狗急跳墙。
情势急转直下不过,就在叶、项二人收到主席这份电报后没多久,皖南的形势却又突然变了。
也许是看到我们还如此淡定地留在此地,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想要搞出一些事情来逼我们动一动。
见状,项英急忙一个电话拨到中央,为我党高层重新汇报了前线的具体情况。
根据权威资料记载,项英当时在电话和后来的报告中,是这么说的:
“最近蒋介石所部似乎有所异动,不仅对我新四军在皖南的队伍形成包围,还切断了我们的交通线路。
因为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在我们开拔之前,之前他们答应还会为我军提供一些弹药遣散费一事,如今也是百般推诿,怕是真的有想要撕破脸,硬碰硬干一场的意图。
如果真是如此,恐怕拖到一月底有些困难。届时,可能我们在江北的部队会先被吃掉,然后他们再转过头来对付皖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部队不按原计划早日出发,恐怕将来会不能顺利北渡。
情形如此,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具体该如何?请考虑后即速指示,以免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由此可见,对于北移一事,项英也不是完全没有动过心思。
但要知道,中央初次对皖南新四军部队提出北移要求,是在1939年的冬天。
结果此时已经是1940年年底,中间足足隔了一年,但新四军皖南部队却依旧留在原地。
如此状况,说项英没有在其中运筹帷幄,估计谁也不相信。
毕竟虽然指令是由中央下达的,但一年多来,种种指令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还是在于前线带兵的将领。
项英
故此,中央在收到项英的电报后,并没有直接回答项英的请示,而是对他严厉的批评道:
“你们一遇到困难就找中央寻求指示,可中央远在一年前就已经给了你们指示,那就是让你们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可为什么直到现在,都在借故拒不执行。
如今中央电令你们拖到一月,你们却要开始全部北移。既然如此,如何北移、怎么北移、中途遇到的困难该如何解决,你们自己想办法!要有决心!不可再来回摇摆、动摇!”
当然,中央在此时言辞有些严厉,也是情理当中。
毕竟早在一年前就该解决的问题,如今还拖在这里,搁谁都不能有好脾气。
可尽管如此,本着对革命战士们的负责,中央还是在收到项英的消息后,立即整理近些天情报处同志们收集到的信息,判断前线的具体形势,并帮助叶、项二人最终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撤退计划。
毕竟他们愿意动身,也算是这一年来,最大的一个变动。
至于之前项英不愿意动身,也并非有什么所谓的“宏图大志”,更多的则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新四军之前在江南打游击的优势。
要知道,相比江北,江南地区地势险要,多沟壑丘陵,很适合游击战术的开展。
而转到江北地区,这里多平原,且是日伪争夺的重点区域,不仅之前的很多战术都会失效,打仗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并多出许多战斗减员的风险。
再加上,之后日军如果来到江南地区,他带领着新四军在这里打游击,肯定能有不少的收获,或能将部队像八路军那样,将规模越打越大。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可如今皖南形势危急,已经不容项英再考虑这么多。
就这样,1941年1月4日,叶、项二人终于开始带着部队北移,中央出于尊重他们的意愿,也便也同意了他们的决策。
可没想到,他们如今突然动身,确实如毛主席之前所料想的那样,直接惊动了本就蛰伏着的,一直等待时机的蒋介石部队。
于是在他们开始北移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6日,皖南的新四军军部以及其队伍中的其余9000多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包围。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国民党军队一共派出了7个师,共8万余人将新四军牢牢围困。
之后,新四军昼夜奋战七天,最终除了有2000多人成功突出重围外,其他基本都牺牲、被俘,或者被打散失踪。
当然这还不算完,在这场战事中,新四军指挥层的损失更是极为惨重。
其中,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不幸被他们所扣押。
其余的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都在突围途中被叛徒杀害,壮烈牺牲。
而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月17日,蒋介石借由新四军率先开拔等理由,反过来污蔑皖南的新四军率先“叛变”了革命,并随即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还声称要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
国共之间的合作也再次显现了裂隙。
至于项英,因为他在突围中牺牲,考虑到他之前为新四军做出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对他进行片面的指责。
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参考资料:
[1]张学亮.党中央缘何任用项英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J].世纪风采,2023,(05):21-25.
[2]童志强.“五日微电”与皖南事变[J].安徽史学,2023,(06):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