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棺材不掉泪?李嘉诚一分为二卖港口,市监局撂下16字狠话

鸿毓说过去 2025-04-30 21:42:35

资本教父、地产之王、华人首富!曾几何时,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无人能敌,然而和贝莱德的港口交易,他硬生生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他计划将旗下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和意大利财团,其中包括战略地位无可替代的巴拿马运河港口。

消息传出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迅速介入,原定4月2日的签约仪式也被迫推迟,同时巴拿马政府也站出来强烈反对。

可李嘉诚并未收手,反而变本加厉,试图通过拆分交易绕过国家审查,

对此,我国市监局撂下16字狠话,彻底击碎了李嘉诚的“痴心妄想”!

从单一交易到分拆方案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向该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根据初始安排,有关出售巴拿马港口的最终协议原定于4月2日前签署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港口资产转让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对全球航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在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突然介入,正式宣布将依法对长和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给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

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原本看似顺利的交易遭遇重大变数,在国家监管部门的强力干预下,长和集团被迫暂缓了原定的交易计划,长和高层的人士透露,公司在4月初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面对如此明确的监管信号,李嘉诚集团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巧妙地改变了交易结构,尝试绕过监管审查。

据媒体报道,4月17日,意大利阿彭提家族为推进整项交易的进度,正在探讨将两个巴拿马港口从整个交易中剥离。

这种分拆交易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原来的一揽子交易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港口卖给美国财团,另一部分卖给意大利财团。

虽然表面上交易由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但背后真正接手这些港口的核心买家其实是意大利的阿彭特家族。

阿彭特家族掌控着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之一的地中海航运,其子公司TiL正是此次贝莱德财团的重要成员,这种复杂的交易结构设计,很可能为了规避监管审查的精心安排。

巴拿马咽喉

为何这笔交易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关键在于所涉港口的战略价值,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承担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

而中国作为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一旦这些港口控制权转移,中国的全球贸易网络将面临重大风险。

早在2024年年底,特朗普曾声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国家资产”,并威胁要“完全收回巴拿马运河”。

在这种地缘政治背景下,李嘉诚集团此时出售巴拿马港口,和美国政策相互呼应,是妥妥的“卖国”行为。

同时巴拿马方面也在积极抵制这一交易,2025年初,巴拿马穆利诺政府宣布对巴拿马港口公司进行审计。

2月26日,巴拿马总检察长表示,政府授予和记黄埔的港口特许经营权有“违反宪法”内容,应被中止。

这一认定结果已被提交至巴拿马最高法院,等候最终裁决。面对来自中国和巴拿马的双重压力,李嘉诚集团展开了一系列公关。

4月9日,巴拿马港口公司正式回应称,其自1997年接管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以来,已投资超过16.95亿巴波亚,远超合约要求,并为巴拿马经济贡献巨大,然而这些辩解并未能改变各方的态度。

16字警告直击要害

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表重要声明,强调“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

这16个字的严厉警告,直接点明了李嘉诚集团分拆交易的做法属于规避监管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风险。

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即使交易主体在境外,只要对中国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效果,中方依然可以行使“域外管辖权”进行审查。

李嘉诚集团的交易已触及《国家安全法》第20条红线,因为巴拿马港口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控制权易主可能威胁中国供应链安全。

更为严重的是,港口数据涉及军事、能源运输等敏感信息,需要按照《数据安全法》评估跨境传输风险。

从反垄断角度看,贝莱德既作为买方又是长和股东,这种资本闭环可能操纵全球物流定价权,违反《反垄断法》第26条关于“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规定。

李嘉诚集团分拆交易的策略表面上将巴拿马港口从主要交易中剥离,交给意大利财团,似乎是在规避中国监管。

据香港媒体报道,巴拿马的两个港口最终仍将由贝莱德控制,意大利财团只是表面上的买家。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更加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惕。

阿彭特家族的角色

李嘉诚家族与阿彭特家族竟是多年的世交,两家族之间的深厚友谊成为促成此次交易的重要因素。

据报道,此次交易谈判过程中,阿彭特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迪亚戈·阿彭特扮演了关键角色,交易后他还专程赴香港与李泽钜会晤至深夜。

如果交易最终完成,MSC将接收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潜在吞吐量将超过1亿TEU,跃升为全球第一大码头运营商。

这将重塑全球航运业格局,地中海航运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将让竞争对手难以超越。这也解释了为何阿彭特家族如此积极地推动这笔交易,甚至愿意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

港府介入

除了中国国家监管部门外,香港特区政府也积极参与到这一事件的处理中,据报道,港府在3月4日得知长和集团出售计划后,立即与该公司取得了联系,目前长和集团和港府仍在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此次交易的争议核心在于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控制权转移,过去30年,这些港口由长和运营,被视为中国参与全球基建的象征。

交易一旦达成,美国财团将实际控制运河两端港口,可能威胁中国航运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特区政府作为中国与李嘉诚集团之间的桥梁,试图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香港《大公报》连发三篇社评,痛批李嘉诚“唯利是图”、“背叛国家利益”,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载相关文章,舆论压力空前。

即使李嘉诚过往通过慈善捐款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此次交易被贴上“卖国”标签后,其“爱国商人”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总结

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今天,企业决策不能仅仅基于商业利益考量,还必须权衡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商业成功固然重要,但只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李嘉诚集团这次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家深思。

信息来源

联合早报 北京要求长和港口交易不得规避审查 分析:意在警告不要轻易考虑拆分

中国新闻网 中国官方: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观察者网 港媒:发现李嘉诚要卖港口给美国,港府第一时间接洽了香港长和

观察者网 香港《大公报》再发文: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