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戏骨,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父母爱情》,每次看到江德华的戏份都让人心疼。
特别是那场农村亲戚来访的戏码,看得我直跺脚。
说实话,德华这个角色真的很戳心,她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了快20年,可老家的人见了她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这到底是为啥呢?
从乡下到城里,身份变了吗?
德华的城里生活,说白了就是一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困境。表面上看,她是司令的妹妹,住进了大房子,穿上了体面衣服。可骨子里呢?她还是那个"给人带孩子的"。
在农村亲戚眼里,德华就是个没本事的,不管她住在多气派的房子里,都改变不了她是个"伺候人"的事实。说白了,这帮亲戚觉得德华就是个"沾光"的,要不是攀上了江德福这棵大树,她能有今天?
我觉得最扎心的就是那段亲戚骂她"克夫的寡妇"的戏。这帮人啊,自己是来找德福办事的,可眼里一点都不把德华当回事。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吗?
那些藏不住的"乡土味"
说实话,德华这个人物塑造得可太真实了。她就像是生活中那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大姐,虽然住了很多年,但身上那股子"乡土味"就是抹不掉。
德华最大的问题就是,她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但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还停留在农村。比如她看不惯孙妈,觉得一个"用人"凭啥在家里说话那么硬气。这不就暴露了她内心深处那种"等级观念"吗?
再说那些老家来的亲戚,德华看他们不顺眼,可自己当年刚来城里的时候,不也是坐安杰的床、大声说话、吧嗒嘴吃饭吗?
农村人的"心理台阶"
剧友们,咱们得说道说道这个"心理台阶"的问题。
在农村亲戚眼里,德华就是个"没出息"的,带了二十年孩子,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
这帮人啊,看不起德华,但又想巴结江德福。
这种心态,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最让我感慨的是安杰的那句话:"她是这个家的姑奶奶!"这话不光是在给德华撑腰,更是给那些不懂规矩的亲戚们上了一课。
说到底,德华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现实的课:一个人要真正融入一个新环境,光是换个地方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然的话,就算住在城里二十年,还是会被人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