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人就等于废一半?贫血的人,身体常有5个变化,提示你补血

大斌无病科普 2025-02-06 22:52: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有些人,明明睡得不算少,白天还是困得不行,稍微走快几步就心跳加速,扶着墙喘半天。更离谱的是,冬天手脚冷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夏天又怕热得不行。

整个人仿佛被生活榨干了一样,干啥都没劲。有人说,这是累的,休息几天就好了。可问题是,休息了也不见好。你以为是身体偷懒了,实际上可能是贫血在作怪。

贫血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杀伤力,但事实上,它对人的影响一点不比感冒小。试想一下,你家电器如果电压不足,是不是灯泡会变暗,电风扇转得慢,甚至冰箱都不太制冷。

同样的道理,贫血就像是人体的“电量不足”,血液里的“运氧小哥”——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供氧不足,干啥都打不起精神。

贫血,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负责运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不够,或者红细胞里的“氧气存储罐”——血红蛋白太少,导致全身器官都处于“缺氧”状态。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占了贫血病例的大头。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核心原料,缺铁就像是造车厂没了钢铁,车子造不出来,血红蛋白自然跟不上。

当然,贫血的种类远不止缺铁性贫血,还有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出了问题)、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提前报废)等。

不同类型的贫血,症状可能有些不同,但共同点就是:人会变得特别容易累,稍微动一动就觉得“喘不过气来”。

贫血不是立刻让人倒下的那种病,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蚕食你的精力。很多人贫血多年,直到身体出现明显的异常才发现不对劲。以下这五个信号,如果你中了两个以上,真的得考虑去检查一下血常规了。

1.脸色苍白,嘴唇没血色

正常人的嘴唇是粉红色的,贫血的人则是“高冷系”的苍白色,严重的甚至有点发青。照镜子看看自己的下眼睑,轻轻翻开,如果里面不是鲜红,而是淡淡的粉色甚至发白,那很可能是贫血在作祟。

2.头晕眼花,站起来像要晕倒

贫血的人,血液运氧能力下降,大脑是第一个“意见很大”的器官。你可能经常觉得头晕,尤其是蹲久了突然站起来,眼前一黑,差点摔倒。这是因为大脑瞬间缺氧,血压跟不上,导致短暂的供血不足。

3.心慌气短,稍微动一下就累

贫血的人,心脏为了弥补血液携氧能力的不足,会加快心跳,让血液循环更快。你会发现,别人爬楼梯轻轻松松,你爬个两层就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感觉像跑完了一场马拉松。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血液的“运输能力”不够,得想办法补一补了。

4.手脚冰凉,怕冷怕热都不对劲

贫血的人,血液的供氧能力下降,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也会变差。冬天手脚冰凉,夏天却又容易心慌出汗,整个人的体温调节系统像是坏掉了一样。这种情况,光靠穿厚点或者吹空调是没用的,根本问题还是贫血。

5.指甲脆弱,有纵向条纹甚至凹陷

贫血的人,指甲可能会变得脆弱,容易断裂,有些人甚至会发现指甲上出现纵向条纹,严重的还会有“勺状指甲”,也就是指甲中间凹下去,像个小勺子一样。

这个信号说明贫血已经影响到了毛细血管的供血情况,身体已经在拼命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

贫血不是小事,长期贫血会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低氧”状态,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贫血,一定要尽早调整。

1.吃对食物,补充铁元素

缺铁性贫血的朋友,重点是补铁。红肉(牛肉、羊肉、猪肝)、动物血(鸭血、猪血)、海鲜(蛤蜊、牡蛎)这些食物含有血红素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植物性的铁(菠菜、红豆)吸收率相对较低,建议搭配维生素C(比如柠檬、西红柿)一起吃,提高铁的利用率。

2.少喝茶和咖啡,避免阻碍铁吸收

有些人一边补铁,一边狂喝浓茶咖啡,这就像是刚存了点钱,又立刻拿去挥霍掉。茶叶和咖啡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饭后一小时再喝,别让铁白白流失。

3.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如果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光补铁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维生素B12(动物肝脏、鱼、蛋类)和叶酸(深绿色蔬菜、豆类、坚果)。这些营养素能够帮助红细胞成熟,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4.严重贫血,必要时服用铁剂

如果贫血比较严重,光靠饮食调整可能不够,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铁剂。不过,铁剂容易引起胃肠不适,最好在饭后服用,并搭配维生素C,帮助吸收。

贫血,看似只是一个小毛病,但它对身体的影响绝对不能小看。如果说健康是一场长跑,那么贫血就是你鞋带松了,怎么跑都费劲。

与其等到身体彻底“罢工”,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让身体的“电量”重新充满。毕竟,人生这场马拉松,我们都想跑得更远、更健康。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贫血状况报告(2021)》

《中华医学杂志》,贫血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研究

1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