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蔺相如大获全胜,实则却是在昭襄王的计算中

小漳说历史 2023-05-05 22:10:21

战国时期,正是风雨飘摇之时,七大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地盘而相互争斗。魏国经过改革,实力大增,一跃而上,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其他六国见此,也都有样学样,开始大肆招募各路豪杰,想要将自己的国度纳入囊中。

赵国实行的是马术,齐国实行的是邹忌,而秦国则实行的是商鞅,秦国实行的是最彻底、最成功的改革。而这一场变革,也为秦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但在秦国强盛之时,秦昭襄王却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其中就有“引诱楚怀王归秦,迷惑赵灵王”等等。

这样的事情,不论在古今,都绝不会发生在哪个君王的身上,甚至说出来都有些难听,只是秦国的国王,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秦惠文王本应是继位之人,却在登基数年后便驾崩而亡,无子无女,连个储君都没有。秦国的皇权,同样是一张大饼,而且还是一张大饼。

而且当时秦昭襄王还在大燕手中,按理说,他根本就不该参加这场夺嫡,但是,他的“为王”之路,却是注定了的。秦昭襄王与他生命中最大的恩人赵武灵王相遇。

赵灵王继承王位之后,对赵国的现状深感忧虑,赵灵王立志要恢复赵国的元气。而第一件事,就是和华国结盟。

因此秦国和赵国之间产生了一场权力斗争,赵灵王成为了两个国家的继承人。秦国和燕国同属于赵国,赵灵王的作为,亦使赵国能在乱世中保持稳定。

赵灵王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胡服骑射”改革。这种变法,不但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军力,而且还消除了周边诸国的诸多隐患,令赵国的国土面积大增。

同时,现在燕国,秦国两国内部矛盾重重,国力衰弱,而韩国,魏两国,又处于秦国和燕国的边境,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事,必然会波及到两国。也只有赵国远处战火不侵之地,可以依靠革新,将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国大战,齐国元气大伤,余下的那些小国家,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可纵然是这样,秦国的敌人依旧不少。

以楚国为例,虽然楚国一直被秦国压的喘不过气来,可是楚国拥有庞大的国土和丰富的粮草资源,这才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赵国趁着诸侯国内讧不断,悄悄地发展自己,壮大了自己的军力。“胡服骑射”在赵国是一种很有影响力的骑术.

在齐国势衰的同时,赵国的实力也在飞速提升。秦国面临着国土广袤,但国力较弱的楚国和赵国的军事强国,秦昭襄王因认为胜算较高,所以才会向楚国下手。

楚国被秦国打败,秦国趁机吞并了楚国不少领土。但秦国地处赵国和楚国的交界处,秦昭襄王最担心的就是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秦国因忌惮赵国,便想尽办法来考验赵国的效忠。

秦昭襄王听闻“和氏璧”落在赵惠文王手上,本欲借此试探赵国对秦国是否起了反叛之心。于是便设下了一个陷阱,让秦国付出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

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赵惠文王也不是傻子,岂会不知。

可是赵惠文王纵然知道这一点,也无法推辞,毕竟秦国比赵国强太多了。秦昭襄王既然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说了一句“玉石俱焚”。

在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是以实力和财力为依仗,才能称霸天下。秦昭襄王看出赵过对秦国既忌惮又忌惮,但若仅是忌惮,仍不能令赵国反悔,更不利于秦国。

所以秦昭襄王就给赵国施加压力,一次又一次的施加压力,直到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的某一天,秦国派遣使者到赵国禀报此事。

若要与秦国联合,必然要去西河之外的渑池,与他们会师。秦昭和襄王对赵国进行了数次考验,通过威逼利诱,终于让赵国平静下来,并对楚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秦国在鄢郢之战后,发动总攻,攻打楚国,并从楚国周边国家夺取了不少领土。此后,秦国与周边诸国接壤,以极快的速度向外发展,最终在战国时期,占据了最大的地盘。此时,秦国已经具备了攻打诸国的能力,才有资格去攻打诸国。

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得“和氏壁”,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亦使秦昭襄王的荒唐可笑可见一斑。

其实,这是秦昭襄王深谋远虑的结果,他以“和氏壁”之事,试探赵国臣服于秦国之“忠诚度”,藉此稳固赵国,巩固其实力,扩大其疆域。“完璧归赵”一事,看似对蔺相如有利,实则是秦昭襄一手策划,一手策划。

0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