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于汉武帝的晚年,所给出的评价常常是昏聩、老迈、好大喜功这类词汇。毕竟在其晚年阶段,汉武帝确实表现欠佳,诸多行事未能尽如人意,也正因如此,才引来了这般偏向负面的评价。
汉武帝步入晚年阶段,其开展的数次军事行动,结果往往是输的次数居多,赢的情况较少。特别是在重用了李广利以后,汉朝的对外征战局面,与以往相比简直相差甚远。并且,发生于汉武帝晚年时期的巫蛊之祸,更是使得汉朝皇位继承一事,完全陷入了混乱状态。
故而,在当下不少人会这般讲道:倘若汉武帝能早离世二十年,那他势必会成为历史上极为伟大的帝王!毕竟要是如此的话,汉武帝就仅有开疆拓土的辉煌履历了,既不会出现晚年的那些败笔,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巫蛊之祸啦。
其实呢,要是时间脉络,细致剖析一番当时的历史状况,就会察觉到这样一种可能:倘若汉武帝当真提前二十年离世,那极有可能给后世带来极为重大的历史缺憾!
从时间角度去考量的话,要是汉武帝当真早离世二十年,那么其去世的时间就应当是在公元前107年啦。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刻。在时间的长河里,它显得格外不同寻常,有着独特的意义,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标记,使其从众多普通的时间片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那令人瞩目的特殊时间点呢。
这一年之时,匈奴早已被汉武帝彻底击垮,并且在其他方向的扩张事宜也已然完成。回溯三年前,南越国就被汉武帝所灭,夜郎也被迫臣服于汉朝。再往前一年,汉朝成功俘虏楼兰王,势力范围由此逐渐拓展至西域。而就在这一年,卫满朝鲜也被汉武帝灭掉,随之设置了辽东四郡。
总而言之,在这一年当中,汉武帝差不多把所有的扩张任务都完成了。除了西域那个方向,后续还存在一定的扩张余地以外,整个中原的周边地区,但凡能够被占领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被汉武帝逐一进行了征伐与扫荡。
此外,即便汉武帝于这一年离世,他也无需担忧身后会出现外戚威胁皇权的状况。要知道,距此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卫青便已然去世了。而霍去病呢,更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离世了。
暂且不论卫青是否属于那种飞扬跋扈的外戚类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自卫青离世以后,其余的外戚想要再对老刘家的皇权构成威胁,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就在这一年,太子刘据已然32岁了。此时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之际,若在这时接班登基为帝,那可真是能尽情施展一番拳脚。刘据的性格呢,是相对较为保守温和的。后世基本都公认,要是由刘据来继承皇位,汉朝接下来便能够迅速开启休养生息的阶段了。
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出无比美好的模样,让人感觉处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气息,好似世间万物都被美好的光环所笼罩着,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美妙,这般情境着实令人心生欢喜,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梦幻之中一般。
设想一下,要是在某个时刻汉武帝突然驾崩,就此走完他的一生,那么在后续的史书当中,是不会留下任何遗憾的。在这个设定下的汉武帝,极具雄才大略,在其漫长的一生里几乎未曾有过什么过错。他凭借自身的作为,在汉朝原本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拓展了领土范围,还成功将匈奴给打服了。
汉武帝多活了二十年,可与之相比,这个结局简直美好太多啦。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情况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际,其实我们不妨先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汉武帝步入晚年之时,缘何仍要持续发动战争呢?明明知晓国力已然被严重透支,可汉武帝本人为何依旧不放弃对外征伐?究竟是何原因致使他不惜一切代价去征讨西域,而且还再度与匈奴开启战事呢?
难道仅仅是由于汉武帝本人到了晚年喜好建立丰功伟绩,就致使出现了这所有的情况吗?
倘若我们从汉武帝本人所处的视角去看待,或许便能瞧见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汉武帝到了晚年之际,其一生所建立的功业已然抵达了相当高的程度。然而,就在这样的阶段,有个情况不容忽视,那便是当他应对涉及对外方面的诸多事宜时,仍旧不得不去直面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之前打下了一些地盘,如今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要思考怎样才能实现对这些已经打下来的地盘进行全面且彻底的掌控呢,这已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
在北方那广袤的草原之上,匈奴其实仅仅是退回到了漠北草原而已,并非是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消灭掉了。如此一来便意味着,要是汉武帝自公元87年起,就径直终止掉所有的战争行动的话,那必然是会给匈奴人留出一段得以恢复元气的时间的。
倘若真如此,二十余年后,待匈奴的下一代人都长大成人,匈奴必然会再度崛起。到那时,它又会如从前那般席卷漠南之地,进而对汉朝再度构成极为巨大的威胁呢。
当年汉武帝为何没直接杀到漠北呢?这其实就是个纯粹的战争相关问题。要知道,霍去病离世后,汉朝极度缺少像他那般擅长长途奔袭作战的野战帅才了。就算是卫青,想要率领一支骑兵,跨越整个蒙古戈壁,长途奔袭至漠北草原,也是极为困难的。
其次,在汉武帝之前所经历的诸多对外战争,已然使得大量的战马被消耗掉。如此一来,当匈奴撤回到漠北地区以后,汉朝这边就不得不先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去重新将战马的数量恢复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够再度出兵杀向漠北之地。
至于其他几个方向,实际状况同样相差无几。
在西域那片地域,虽说当时汉朝已然在该地屯驻兵力,而且也着手开展屯田事宜了。可就当时汉朝的情况而言,还是没办法对西域实施强有力的掌控。毕竟存在民族方面的差异,彼时西域的那些小国,不过是忌惮汉朝的强盛,仅仅是暂且不敢挑起叛乱罢了。
在当时的情形下,倘若汉武帝即刻着手开展休养生息之事,就汉朝那时对西域的把控程度来讲,西域极有可能会迅速掀起造反风波,进而摆脱汉朝的掌控。即便那些西域小国自身没有胆量去造反,可匈奴一方也会借由天山隘口与这些西域小国取得联系,从而重新将西域掌控在手中。
辽东四郡的状况同样如此。虽说卫满朝鲜已被灭掉,汉朝于东北方向的疆域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展,可要是想全面掌控这一区域,并且对更远处的鲜卑与乌桓实施严格的约束管理,这依旧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设想一下,要是在汉武帝的晚年时期,他径直做出休养生息的抉择。如此一来的话,匈奴那边便会迅速地重新掌控西域以及东北地区,进而再度演变成那个实力强劲的匈奴帝国。
南方的南越国以及夜郎等地情况更是如此!汉朝对这些地方的统治才刚刚起步呢。要是在这时就着手休养生息,那日后这边极有可能出现叛乱情况。而后来的发展也正如所料,在汉武帝步入晚年之际,南越国、夜郎等这边的区域确实发生了叛乱之事。
最终,仍旧是汉武帝采取了大规模移民的举措,通过此举把当地原本的人口结构予以打乱。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方式,才得以将那些地方彻底完成消化,使其真正融入到统治范围之中。
因此,汉武帝在其晚年的一系列举动,虽说的确让国家承受了极为沉重的负担,可这些举动并非毫无意义可言。要是没有汉武帝晚年所做的那些事,恐怕他早年所建立的丰功伟业,最终都只能是化为泡影,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汉昭帝以及汉宣帝在位期间,同样未曾展开大规模的征伐行动。可为何到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却能够仅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将对外的诸多问题给顺利解决了呢?并且那些新扩张而来的地盘,也未曾出现大规模造反的情况呢?
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涉及历史结构方面的问题罢了。
在昭宣之治时期来临之际,汉武帝已然完成了所有该做之事。彼时,东北、南越以及云贵地区,其人口结构已然呈现新貌,形成了新的格局。至此阶段,汉朝已将这些地方彻底加以消化,使其完全融入自身统治范畴之中。
若是对相关历史加以仔细探究便会知晓,就匈奴的情况而言,汉武帝展开的征讨行动,仅仅是致使匈奴走向衰落的外部诱因罢了。实际上,造成匈奴最终没落的根源并非来自外部的军事压迫,而是其自身存在的内部矛盾问题。
在西汉后期,真实的匈奴逐渐走向了没落。这其中关键原因在于,当时匈奴帝国自开国起,时间不断推移,已然超过了百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上层的匈奴贵族对下层的匈奴百姓以及奴隶施加了过重的压迫,使得匈奴内部压力变得极大。
于是乎,等到了汉宣帝所处的时代,仅仅是汉宣帝稍微施加了那么一点儿推动之力,匈奴内部便出现了分裂的状况。
总而言之,要是历史上的汉武帝当真早二十年就离世的话,那么大概率来讲,他所开拓攻占下来的那些地盘,用不了多久便会全部丧失殆尽。并且匈奴一方呢,也定会彻底东山再起,重新占据西域以及东北区域,进而逐步演变成那个极为强大的匈奴帝国。
倘若真到了那种情形,汉武帝之前所付出的诸多努力,甚至包括汉武帝之前连续三代人所投入的心血与努力,恐怕就都彻底付诸东流,化为泡影了。
在这个假设的情境“剧本”里,我们这些生活在后世的人,或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何汉武帝不能再多活二十年?我们总会认为,要是汉武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那便能够将匈奴彻底剿灭,使其再无翻身之力,而且还能把所有扩张得来的成果都好好消化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