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谈」来聊聊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闪宏恺 2024-04-09 22:44:09

这几年随着普洱茶越来越火,身边的朋友知道的也越来越多,有些山头连我这个做茶人之前都没听说过,还是通过朋友才知道的。

当然火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开始了解普洱,品味普洱,但我们发现没有一篇文章把普洱茶的历史说清楚,市面上大多讨论的还是茶山、口感和价格,极少去关注普洱茶什么时候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普洱茶的前世今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文献记载的,另一部分是民间传说。

一、有文献记载的。

普洱茶之前叫普茶,更早叫作银生茶,“普洱”本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哈尼族语中,普洱的意思是“水湾寨”,有美好家园的寓意。

在我们之前说布朗山的时候,谈到过最古老的老曼峨,大家还记得吧,在老曼峨的石碑上记载了最早种植普洱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傣历五十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至今已经有1300余年。

当然这也只是在石碑上可以看到的记载,真实的云南种植普洱的时期肯定还要比这个早。

唐朝时期,樊绰就任安南经略使,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著有《蛮书》一书,其中有记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

这是最早记录银生茶的书籍,其中,提到的银生城界就是唐朝南诏七节度的银生节度,如今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附近,蒙舍蛮指的就是南诏的居民,这里已经把产地、采摘和最早的煮茶方式做了说明,证明唐朝已经开始生产银生茶了。

银生茶是普洱茶的前身,到了元朝被改为普茶,再到明朝的万历年间才定下来叫普洱茶。普茶的这个称呼也是最早在明朝的《滇略》中提到:

“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汽成团。”

可见,当时的普洱茶在民间已经很受欢迎。

后来到了雍清年间,达到了鼎盛,云南多地的普洱茶均作为贡茶上京进贡,也有了:

“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贡茶的时间大概持续了130多年,提到贡茶不得不得当时最有名的古六大茶山,也是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清朝时的文献记载:

“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

可想而知当时是什么样的盛况,宫廷和风雅之士均以喝普洱为荣,形成一股潮流。

在当时,主要的原料都来自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然后再运到宁洱去进一步加工,宁洱也成了当时的一个交易中心和原料集散地。

有了原料产地,有了加工基地,那肯定就会有贸易往来,也是因为宁洱的不断发展,随后开拓了六条茶马古道,辐射周边。

从此把中国的普洱茶运输到越南、缅甸、泰国、西藏、成都、贵州等地,再转运到东南亚、尼泊尔、印度、欧洲等。从此茶叶也跟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二、除了历史的记载,我们还要说一下民间传说。

在民间,一直有人说普洱茶是“武侯遗种”,这里的武侯就是指三国的诸葛亮,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三国有过非常精彩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大概说的就是那个时期。

武侯到了云南,教当地的少数民族种植茶叶,很多少数民族都把诸葛亮视为茶祖,在邦崴每年还有纪念茶祖的仪式。

传说诸葛亮南征到了西双版纳,发现这里的土地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茶叶,就命军民开垦种植,并教会大家如何加工和煮饮,虽然,我们研究过资料,证明诸葛亮并没有到过西双版纳。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诸葛亮当时在云南各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地位。

还有一个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跟诸葛亮有关,据《普洱府志》记载:

“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邦于倚邦,藏马镫于革登,遗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

所以,攸乐、莽枝、蛮砖、倚邦、革登和曼撒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古濮人的先祖帕岩冷,他还留下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还是留下茶树吧,这才是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宝!”

不管这些传说的真假,但是我相信。

无论是造福一方百姓的诸葛亮、还是带领族人种茶的帕岩冷,无论是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还是在宁洱加工厂中的茶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千千万万的人们在努力地保护和传承着普洱茶。

真正懂得过去,才会珍惜现在!

来,泡上一杯,你品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