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务府和户部谁更重要?清朝皇帝:谁给我花钱,谁最重要!

江舸 2024-01-27 13:40:36

在封建时期君主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们在理论上拥有使用国家财政收入的权力.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统治者的个人支出和国家财政支出是混在一起的,这对国家的财政秩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到了清代,我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发展到了巅峰,为了更好地区分两种支出形式,清朝统治者在户部外设立了内务府专职负责皇室的开支用度。

而从两者的关系中,我们也能窥见清朝政局的走向。

满清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政权,皇太极在位时为了尽快稳定政局,其在政治上大量借鉴了明代的制度经验,在后宫及宫廷管理上也是如此。

但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清上层实行了包衣奴制度,这和明代的宫廷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皇太极时期包衣奴们已经成为了满清贵族离不开的存在,因此很难彻底推翻,为了管理这群人皇太极决定成立内务府这一部门。

因此在建立初期,内务府并没有掌控财政的权力,其开支主要是包衣奴们的薪水和赏钱,这些钱都要从财政部门户部支取。

由于早期满清八旗采取的是均分战利品的分配制度,因此皇太极作为统治者事实上也没有太多的自由支配资金。

但后来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修改了满清的财政分配规则,他规定所有的战利品都要先集中起来,再根据各旗的财政情况予以分配。

这虽然名义上依然是平等分配,但却给了统治者控制财政收入的权力。

随着集权的加强,皇太极终于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内务府自此成为了保管皇室资金的存在。

顺治年间清朝初建,国家税收情况不容乐观,再加上各地战事未息,需要用钱的地方有很多。

因此顺治下令裁撤内务府,将财政尽数归于户部管理,这对于财政的集中分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清朝的稳定。

康熙年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了稳定,财政收入有所起色,再加上皇庄等皇家产业的出现,让皇室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

为了保管这些金钱并区分内外廷用度,康熙恢复了内务府的设置,并明确了其负责宫廷财政管理的职能。

虽然此时清朝皇室一定有了私人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和庞大开支相比依然远远不够,为此清朝皇帝特地在户部收入中留出了一部分份额供内务府使用,即“库储内府备用银两”,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乾隆朝前期。

到了乾隆朝中后期,清朝的人口,经济水平发展到了极盛,此时皇室庄园等产业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这让内务府的收入较之清朝初期有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清朝皇室还垄断了东北的貂皮,人参等特产,这些物资在满足宫廷需要外还有不少的剩余,内务府会将其摆上货架对外出售。

由于拥有这些货物的专营权,因此清代这些物品的价格都非常高昂,这也给内务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此外江淮地区的盐税也会部分流入内务府,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税收款项的金额也水涨船高,那些盐商们为了讨好清廷,还会进贡部分收入,被称为“商人报销”,这都让内务府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余钱之后,内务府还做起了全国最大的钱庄,开始在京城等地发放高利贷,这种无本生意也让内务府的资金变得更加充裕,就算乾隆晚年兴建了多处皇家园林,内务府依然有大量的财政结余。

然而由于土地兼并,户部的税收情况却变得不容乐观。

为了平衡内外廷的开支,乾隆下令要求内务府将结余的资金交给户部使用,仅从乾隆三十三年到四十年的八年时间里,内务府就为户部补充了近八百万两白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开支不足的问题。

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虽然国家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下降,但内务府靠着盐税和高利贷依然能够盈利,每年都可以向户部输送二三十万两白银。

但随着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内务府的好日子也到了头。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但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遭到重创,同时也切断了江南地区向清政府的财政输送,而其中的盐税和皇庄收入正是内务府资金的最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起义的爆发令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内务府也不敢再像从前那样大规模发放高利贷,这让财大气粗的内务府突然变得入不敷出。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却丝毫没有节衣缩食的想法,他们的日常开支依然令人瞠目结舌。

比如同治皇帝仅大婚一事就花费了540万两白银,光绪年间为慈禧祝寿的开销更是惊人。

在这种情况下,内务府只得仿照清朝早期的惯例向户部索取银两,但此时的户部不比当时,在军费和战争赔款的压力下他们也是入不敷出。

最艰难的时候,户部的存银只剩下不到三万两,这对于清朝这样幅员辽阔的王朝而言可谓触目惊心。

因此户部官员多次提出要求,希望皇帝能够拒绝内务府的申请,但内务府的钱毕竟是要用在皇亲国戚身上的,他们又怎么可能削减自己的用度?

因此清朝晚期的皇帝一面安抚户部会考虑这些建议,一面不断批复内务府的用款申请,这让户部官员苦不堪言。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社会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内务府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主营收能力,他们的所有支出都要靠户部承担,让清朝财政系统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清代内务府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财政系统的完全成熟。

虽然清朝统治者区分内外廷开支的出发点看起来是好的,但随着清朝经济的下行,内务府逐渐成为清朝皇室侵夺户部资金的代言人。

相较于国家,清朝皇帝显然更看重自己的生活水平,这样的统治者又怎么可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呢?清朝的迅速覆灭,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自《清代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析》,刊登于《史学月刊》2014年09期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