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人抛弃,被社会嫌弃,这个76岁老人却在生命最后治愈了人心!

卢璐说 2023-05-22 19:40:12

周一下午,路过凡尔赛,城堡门口整个都封了,马克龙搞了一个“Choose France”。

就是一个招商会,请了200个外国大企业领导人,少不了马斯克到场,鼓励向法国投资。

转头旁边一条相对僻静的路上,有红色工会的旗帜在飘扬,有人在游行,打着标语,反对延迟退休改革。

我没忍住笑了,这是让来投资的外国企业主提前体验一下法国文化么?

我晚上回家看新闻,新闻上说:“工会在凡尔赛的城堡前游行”,如果我没亲自路过,我就真信了,好吧,只要你开心。

只是我没明白的是,64岁退休法案不都已经通过了么,怎么还游行,是没来得及做新标语么?

2023年是很分裂的一年,无论哪个国家,民间都是不想工作,只想躺平。

卖掉北上广深的房子,去租个春暖花开的房子,发呆养猫,岁月静好,此类调调的文案特别受追捧,可前提是先要有个北上广深的房子。

各国政府算计着都是延迟退休,法国闹的动静比较大,但其实64岁零8个月,比起其他国家已经够“仁慈”了。

基本上,现在有养老金制度的国家,退休都已经定了要渐进式延迟到64、65甚至67岁了,这让二战之后,建立起的社会新秩序:人是国家的,努力工作,好好缴税,安度晚年的霓彩泡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质疑。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特别排斥年纪大时,还要继续工作,这至少是个正当理由,不用去给孩子们带娃,至少能少受点儿气。

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人会喜欢延迟退休,然而事实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在今年三月,法国反对延迟退休改革最起劲的时候,我无意中刷到了一部日本与法国合拍的电影,叫《澄沙之味》,慢慢吞吞的,却带给我另一面的思考:如果真的不得不去做,那么我愿意做出正面的意义。

《澄沙之味》的故事发生在樱花盛开时节,一个小小的铜锣烧店里。店长千太郎每天面无表情地做着铜锣烧,生意不温不火。

这天,一位76岁的老太太德江来应聘工作。日本作为全球最长寿的国家,有很多老人在工作。

可毕竟76岁了,千太郎也只是表面敬重了一下,送给了德江老太太一个铜锣烧,坚决婉拒了。

德江并未放弃,下午收工时,给千太郎带来了她亲手制作的豆沙馅。千太郎在老太太走了之后,带着质疑的心,用手指蘸了一点放进嘴里,千太郎太惊讶了,他竟然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豆沙。

千太郎诚恳地邀请这位自己曾轻视的德江老太太来店里工作。

对一个76岁的老人来说,还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真的太太惊喜了!德江用左手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开启了新的人生。

上班第一件事,德江就开始做豆沙馅。在她心里,铜锣烧的豆馅是灵魂,没有灵魂的铜锣烧又怎能是铜锣烧呢?

这段熬制豆馅的过程是全片的亮点,十分令人感动,因为德江根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做一件艺术品。

德江说:“做豆馅要靠感觉。”

她在泡豆子之前会认真地检查,剔除不合格的红豆,煮好的红豆需要清洗,水要慢慢地倒,再轻盈地捞起。

过滤了多余的水分之后,再放入锅中缓慢地熬制,等待的时间里,她会迷糊一会儿,但眼睛闭着,鼻子却醒着。

她闻得到蒸汽香味的变化,然后起身盖上木盖,慢慢地用清水冲洗,将豆子表皮的苦涩冲淡。

她会凑得很近去观察,也会贴在锅盖上去感受,给豆子加入白糖,她哪是在煮豆子呢,她说:“立刻就煮的话就太失礼了,要让豆子适应这些糖,就像是第一次约会一样,年轻人要花时间亲近一下。”

千太郎在这样的慢工细活里,多少有些无奈,也有些焦急,工作而已,何必呢?

可德江说:“因为我在招待它们,招待这些豆子,它们大老远地从地里过来。”

同样是煮豆子,在千太郎的眼里,这只是工作,而工作当然是苦的。但在德江的眼里,这却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即便是豆子,也值得敬重。

事情往往便是如此,同一件事,解读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或许德江的观点,并不是她的悟性,而是来自于她人生的累积,人生没有捷径,必须走过了之后,才会懂。

终于,在豆子们与白糖相处融洽了两个小时之后,就到了熬制的关键时刻。

要用铲子在锅底小心地搅拌,把温度降低,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加入凝胶。

每一个步骤都很缓慢,可完成的那一刻,在千太郎咬下第一口,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时,一切都值得了。

这是他第一次吃完一整个铜锣烧,他不爱吃甜食,工作也只是在敷衍,但也被德江做的豆沙征服了。

而一个不爱吃甜食的人,为什么要在一家铜锣烧店工作呢?德江对此充满好奇,而千太郎闭口不谈,此时的他,豆馅打开了他的味蕾,可心门还是关着的,那段不堪的往事,他不想再提。

德江的豆馅吸引了大批的顾客,小店第一次有了排队的盛况。

德江悄悄说:“真是太好了!是啊,真的是太好了!”不只是因为生意好了起来,更是因为人生都似乎有了希望。

千太郎阴郁的脸上,渐渐明媚。德江的豆馅,不仅仅治愈着小店的生意,更给千太郎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德江曾患麻风病的事情,传到了房东太太那里。

她命令千太郎,要辞退德江,即使千太郎一再解释德江的病已经好了,痊愈后不会再传染,房东太太也并不为所动。

这一盆冷水浇下来,让刚刚对生活燃起希望的千太郎又跌入谷底,他喝得酩酊大醉在家睡了一整天。

可他没想到,这一天,德江照常去店里做了豆馅,还第一次兼顾着做了铜锣烧,并卖光了所有。

对德江来说,她并没有给人打工的观念,她只是以己之力,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

次日,千太郎肿着宿醉的双眼来到店里,看着早已在店内忙碌的德江老太太,这一刻他被深深感动了,他毅然决定,扛住压力也要让德江留下来继续工作。

并且邀请德江一起帮忙接待客人。

德江老太太像个孩子一般快乐地转起了圈圈,在她76岁的年纪,她懂得快乐很多时候跟钱和地位无关,被看见,被欣赏才是无价之宝。

对于千太郎来说,虽然自己是店长,可他却无时无刻不被德江的阳光和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他终于敞开了心扉,向德江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因经营酒吧的时候过失杀人,入狱,如今要用一生来背负债务。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着,小店却逐渐门庭冷落了起来。原来关于德江曾经有麻风病的流言蜚语还是传开了。

即使千太郎不说,而敏感的德江也察觉到了,她在一次下班之后,跟千太郎说了再见,就再也没有回来。

千太郎又回到了阴郁里,生活只是亮了那么一小下,一切又回归平寂。

而时光慢慢流过,千太郎收到了德江的信。

她用自己70多年的智慧和经历,诉说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就像每一颗豆子都有自己的旅途故事。

而每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伤痕累累的人,即使伤了疼了,依然要用自己的智慧重新站起来。

一向被动的千太郎在若菜的鼓动下,去探望了德江老太太,那里到处都是麻风病人,有的手指弯曲,有的没了鼻子,有的嘴唇也消失了。他们被世人嫌弃和远离,但却依然可以谈笑风生。

德江和朋友们虽已暮年,但她对于自己身体上的不适,一句带过,并不在意,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要去看去感受去创造。

生命无常,你永远不知道这一刻还在对面笑谈着的人,下一次还能不能见得到。

这是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再来之时,德江已因肺炎去世。原来,她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像千太郎一样大了。她用录音机给千太郎和若菜留下了一段话。

她说:我们不用去成为某个人,我们自己有自己生存的意义。

春去秋来,千太郎终于可以笑着站在樱花树下,轻快地叫卖:“铜锣烧,来尝一尝吧。”

这个负担累累的中年男人,被那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治愈了,已经站在了阳光里,前面的阴霾早已成了过去。

一个人一辈子,一天一天地过,一步一步地走,从量到质,必须完成某个累积。就像是已经老了的德江和她的豆子,这些经历和感悟,都只能在时间中沉淀,并凝结。

可奇怪的是,在社会中,对于“老”,大家的反应往往是嫌恶,即使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我们的中国,说着敬老,而事实上,在大多时候,是敬而远之。

人如草木,这个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老的,可经由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却是历久弥新,只有岁月才能磨炼出那份匠心,那份不计得失的付出,以及时刻专注当下的心,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无法触及的奢侈品。

随着发展,如果我们一定要工作到65甚至67岁,那么请让这个疯狂崇拜青春的社会,改变对于老人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他们的智慧,尊重他们的价值。

接受老人,接受衰老,接受这个生命的轮回,这才是人与世界和解的第一步的开始。

0 阅读:0

卢璐说

简介:行走在东西文化之间,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