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至今

娱小七 2022-10-14 07:42:04

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听到了一个传闻,说造反的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去皇宫祝贺。

去还是不去,韩信非常纠结。

陈豨就是听了自己的话,才选择造反的,汉高祖刘邦早已对自己不信任,以谋反的罪名将自己逮捕过,后来又释放了。

显然,刘邦已经把曾经为自己打江山出生入死的都当成了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此情况下,皇宫就成为龙潭虎穴和屠宰场,说不定自己这一去,一百多斤就交待了。

他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

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相国萧何。当年,韩信投靠刘邦得不到重用,只被安排做了一个看仓库的小官,他一气之下悄悄出走。

萧何得知后连夜追赶,向刘邦推荐,韩信这才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韩信想:萧何是我人生的伯乐,没有他就没有我后来的辉煌;我不妨请教他,给我出个主意。

萧相国:“这一趟,你必须得走,哪怕是你身体不舒服,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

“外界传言你跟陈豨谋反有关,这是你表忠心,跟陈豨切割的最佳时机,如果不去的话,恰恰说明你做贼心虚。”

听了萧何的话,韩信这才决定到皇宫去。

次日,韩信乘车出发。

尽管萧何的话说得头头是道,然而他心里依旧不踏实,一颗心高悬着,唯恐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怕什么来什么,当他到了吕后的长乐宫的时候,只见吕后一脸杀气,卫士全副武装,肃立两边。

韩信一看,心说“不好”,待他将要转身的时候,已经晚了。

吕后一声令下,数十名侍卫一齐动手,将韩信捕获。

这时候的韩信叫苦不迭,但是依旧心存侥幸,他一边挣扎一边安慰自己说:别怕,皇上曾承诺我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我看你吕后如何处置我?

吕后似乎看出了韩信的心思,她冷笑着说:“你是不是认为我没办法处死你?放心吧,我有的是办法。”

“实话告诉你,今天你是死定了,有临终遗言,快快说出来,不然就没有机会了”。吕后接着说。

韩信悲愤地说:“我现在是悔不当初啊”。

“后悔什么?”吕后问。

“蒯彻当初曾经劝我单干,自立为王,说皇上会兔死狗烹,打下江山就会杀我,我不忍心背叛皇上,落得如此下场。我后悔没有听他的建议,落得个如此下场。”

吕后听了当即下令将韩信装进麻袋里,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让宫女们用擀面杖打死。这样既没有违背“三不杀”的刘邦指示,也把韩信给结果了,可谓聪明至极,不愧是吕后。

韩信被杀后,萧何迈着沉重的步伐出来了,杀韩信其实就是萧何的主意,如果不是这样,吕后根本无法执行得如此完美。

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得明明白白:“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

萧何此刻的心情也很复杂,有完成任务的喜悦,因为他是为刘邦打工的,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也有涉险过关的喜悦,因为韩信是他当初举荐给刘邦的,韩信如果造反,刘邦肯定会说自己有眼无珠,给我送来了一个乱臣贼子。

当然,也有物伤其类、兔死狐悲的哀伤,刘邦这两口子反复无常,谁敢肯定自己不会落到跟韩信一样的下场?

伴君如伴虎,萧何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那是假的。这样想着,萧何不由得悲从中来,一边哭一边说出了12个字。

这12个字,说得太过经典,被后人沿用,成为三个脍炙人口的成语。

公元前207年10月,汉王刘邦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十万大军进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大秦帝国从此成为历史。

刘邦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的创业梦实现了,因为当时项羽说了——“入关中者为王”。

说归说做归做,然而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岂能轻易将宏图伟业拱手相让,他挥兵杀入咸阳,还设下鸿门宴,打算将刘邦给秘密处决。

幸亏樊哙勇猛,刘邦假装小解,逃之夭夭。刘邦一路狂奔,从咸阳跑到了南郑,打算到汉中躲避风头。如此一来,刘邦手下的官兵感到前景黯淡,跟着刘老大混没有前途,开小差跳槽的人越来越多。

刘邦很是郁闷,在军帐中喝起闷酒来。正喝着呢,外面有人报告:“不好了大王,萧何他撒丫子了。”

刘邦一听酒醒了一半,萧何是自己的军师、主心骨,他这一走,等于是釜底抽薪,害死宝宝了。

难道自己真的没有干大事的命?老天对自己为何如此不公?自己可是蛟龙跟母亲交配的产物,难道这龙爸爸失了法力?

正纠结呢,帐门一响进来一个人,刘邦抬头一看,来人正是萧何。刘邦此刻半醉半醒,咬着舌头道:“你,刚才,上哪去了?真,跳槽去了?”

萧何说:“大王,怎么可能,我是去追一个姓韩的仓管。”

刘邦想起来了,那个姓韩的仓管是从项羽那里跳槽到这里的,投奔过来的时候,是负责接待工作的,但是不久后姓韩的就犯了事,跟13个同伙被判处死刑。

13个人依次被杀头,轮到韩信的时候,他对行刑的刘邦铁哥们夏侯婴说:“你们不能杀我,一杀我,大王就不能打天下了”。

夏侯婴把他的话转给了萧何,萧何向刘邦求情赦免了韩信,并推荐他。起初刘邦非常重视,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跟韩信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然而从头听到尾,刘邦拿着放大镜都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

“夏侯婴和萧何一定接受了韩信的吃请,这才为他讲情吧”,刘邦心想。因此,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个仓库保管员。

韩信对于这样的安排非常不满,觉得刘邦有眼无珠,对自己大材小用;既然如此,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奔头。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还是走吧,是金子到哪不能发光,非要吊死在刘邦这颗老槐树上?

于是,韩信把手续移交给副手,自己在这天晚上开了小差。萧何得知大惊,从被窝里窜出来,骑马向韩信走的方向追。

追上后,好说歹说,总算把韩信劝回来了。

刘邦听了没好气地说:“原来你兴师动众,就是为追那小子,他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有什么本事?”

萧何诚恳地说:“有本事还要有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只有将他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判定他到底有没有本事。”

“大王,你如果想称霸天下,干一番事业,为何不试一试,将他放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呢?”

看相萧何说得如此恳切,刘邦想了想说:“那就让他先当个将军吧”。

谁知道萧何听了不同意:“将军官太小,要封就封大将军。”

刘邦一想,反正这时候军心涣散,人才流失严重,光是将官就跑了几十个,就让韩信当个大将军试试吧。

就这样,刘邦专门搭建了一个拜将台,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当着全军将官的面,封韩信为大将。

韩信当上将军后出手不凡,建议刘邦改变战略,杀回三秦大地,改变了战局。之后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顺利灭了群雄,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登上皇位。

为刘邦打天下建立不朽功勋的韩信也得到了封赏,被封齐王,走到人生巅峰。

然而俗话说功高震主,韩信的功劳越大,刘邦就越寝食不安。再说,养狗是为了捉兔子的,兔子都捉完了,要猎狗还有何用?

消灭项羽之后,刘邦就迫不及待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并将其降为楚王。

在打江山的时候,谁的军事才能越出色,刘邦越喜欢;在没有了敌人之后,谁越会打仗,谁就是大汉王朝的头号威胁。

这个头号威胁,非韩信莫属。如果他反汉的话,刘邦当然能对付,因为韩信就承认自己不如刘邦,能单干的话早就单干了。

楚军失去龙且的时候,项羽就派盱眙人武涉劝说韩信单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被韩信拒绝。除了韩信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不愿意背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知道干不过刘邦。

当时韩信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但是也对刘邦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意思是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但是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

韩信的话一针见血,说到了要害。

由此可见,刘邦只要活着,韩信即使造反也是死路一条。但是如果刘邦死后,韩信造反呢,那就不好说了。所以,韩信必须死。

刘邦主意已定,只是等一个借口。

公元前201年,借口来了。项羽兵败后,他手下的大将钟离眛投奔韩信。钟离眛是敌人,刘邦自然要命令韩信将钟离眛押送京师。

韩信和钟离眛是挚友,落井下石的事他干不出来。于是刘邦揪住了韩信的小辫子,决定以谋反的名义除掉他。

这时候,陈平站出来泼冷水:“别忘了韩信是战神,兵王,一旦明火执仗干,即使打败了他,也会将大汉江山弄得支离破碎。”

刘邦问:“那你说咋办,难道放过韩信,让朕寝食难安?”

陈平说:“对韩信这种军神,只能耍阴谋,不能用阳谋。”

“陛下假意巡游云梦泽,在抵达陈县时,通知韩信觐见,到时候几个卫兵就能将其解决,成本低得不能再低,何必大动干戈?”

韩信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对刘邦的阴谋也猜到了八八九九,但是他没有造反的意思,即使造反也没有胜算。

想来想去,他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牺牲钟离眛。于是,韩信心一横,砍掉了钟离眛的脑袋,提着去见刘邦。

可是刘邦主意已定,哪会因此而放过韩信?

韩信刚一进门,就被卫士按倒在地,五花大绑捆了起来,然后戴上刑具,押往洛阳。

韩信此刻才终于醒悟:“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多么痛的领悟,但是这领悟来得太晚。

刘邦虽然没有杀他,但是削去其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这时候的韩信,已经成为拔掉牙齿的老虎,没有了反抗能力,只能任人宰割了。

后来陈豨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韩信说:“别看你现在很风光,将来也会跟我一样下场,被皇上以谋反的名义杀掉。”

陈豨一听非常恐惧:“那该怎么办?”

韩信说:“听我的话,反了吧,总比束手待毙强;你要造反,我在长安做内应,肯定能成功。”

公元前197年,陈豨按照与韩信事前的约定,在联合匈奴单于后,反了大汉,自立为王。

刘邦得知不敢大意,他调兵遣将,御驾亲征,前去镇压叛乱。这讨伐陈豨的人马中,唯独缺了大汉第一战将韩信。刘邦不会让他去,怕他扰乱军心。

韩信已经处于软禁状态,去和不去,自己不能做主。

他想与陈豨联络,深谋远虑的刘邦和吕后,怎么会给他机会,早已将他监视,通信渠道被切断。

韩信打算趁刘邦不在京城,假传圣旨,释放在押的囚犯和奴隶,让他们包围吕后和太子所住的宫殿,趁乱夺取政权。

可是韩信太天真了,大汉天子刘邦,会傻到把禁卫军也带走吗?即使没有韩信这个不安定因素,京城里面也要有几万御林军。

再说,京城的治安部队也要有几万,那些囚犯根本不是对手。

不是韩信太傻、太天真,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韩信也只能这样,别无良策。

那么,韩信不反不行吗?

因为韩信跟陈豨有过密谋,无论他反与不反,回来之后刘邦一定会收拾他。所以兵神韩信明知道囚犯造反是个笑话,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不过韩信还没等动手,手下就告密了。

原来,府里有个手下犯了错,韩信打算从重发落。这名手下的弟弟为了救哥哥,秘密到吕后那举报,韩信阴谋败露。

韩信虽然是拔掉牙齿的老虎,可毕竟是只老虎,吕后派兵去抓,肯定要爆发小规模的冲突。如果这样,肯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长安稳定。关键时刻,萧何给吕后想了这样一条妙计。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韩信接到通知,说陈豨兵败被杀,在京的王公大臣都要来庆祝。

韩信在咨询了萧何之后,动身启程前往京师。

这样无异于是自投罗网,一代兵神,成为历史。韩信在被处决的时候,后悔不迭说:“齐国人蒯通当初劝我单干,我受陛下恩宠太多,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结果我这个大名鼎鼎的兵神,栽在了吕后这个女流之辈手里,真不甘心啊!”

韩信死也不知道,萧何,才是杀他的主谋。

韩信死后,萧何百感交集,悲喜交加,边哭边说:

“杀韩信迫不得已,为天下苍生。”

这12字,被后人总结成这样的一句八字成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没有萧何,韩信的一生终将默默无闻,一事无成;话说回来,没有萧何,韩信也不会死于非命。

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萧何投靠刘邦之后,就对刘邦忠心耿耿,无条件效忠,追韩信是为了刘邦的事业,杀韩信同样是为了刘邦的江山。

而韩信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不能急流勇退,贪恋功名利禄,也是咎由自取。

不过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摆脱“功名利禄”这四个字?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是忘不了的。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