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的一天,当苏明娟翻过一大段崎岖山路来到教室上课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一位“北京文化人”。
而这位“北京文化人”,后来用他的相机扭转了苏明娟的一生。
如今,距离拍下这张照片已经31年过去了。那位镜头下的小女孩,现在过得怎样了?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
这里位于大别山区腹地,崎岖的山路不仅阻碍了当地的发展,还阻挡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与大多数的金寨人一样,苏家并不富裕。
为了生存,苏明娟的父母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养蚕、养猪、种板栗.....
即使是这样,一家人也只是挣扎在温饱边缘。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苏明娟的父亲苏良友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上学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的精彩世界。
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为了凑够苏明娟上学的钱,苏良友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来补贴家用,忙碌了几个月后,终于凑够了100多块钱,刚好够付苏明娟一学期的学费。
于是,苏明娟终于能进入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读书了。
虽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还需要走上2公里的土山路才能到学校,但苏明娟知道父母的辛苦,她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且承载着一家人希望的学习机会。
虽然说是学校,但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委实不能算是一间合格的小学。
这间学校是大户人家的祠堂改建的,教室里的许多板凳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
不仅教室破破旧旧,就连窗户都因为没钱修缮而只能敞开着。
一到冬天,四面透风的教室总是让孩子们的双手长满冻疮。
但孩子们却从未放松过那双握紧纸笔的小手。
在孩子们的心中,能上学就已经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情了。
这一切的转机都发生在1991年。
4月的一天,摄影师解海龙来到了张湾村,并无意间走入了这所破旧的小学。
作为一位资深摄影人,解海龙敏锐地捕捉到了孩子们眼睛里的求知欲。
于是,当苏明娟抬起头时,解海龙迅速地按下了快门,留下了这张经典的照片。
照片中的苏明娟衣服破旧,发型凌乱,嘴唇干裂,实在不能说是“体面”。再看她的神情,虽然一脸诧异,但她的小手仍然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笔。
你就是会觉得这个眼神直达心灵深处,她有些胆怯又坚定的眼神令人动容。
这只是个8岁的孩子,但她眼睛中的光,似乎照亮了一个时代。
长大后的苏明娟与当年的那张照片合影。同年5月,这张名叫《我要读书》的照片被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一时之间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与此同时这张照片被选为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
此后,苏明娟收到了许多爱心人士和机构的关心。
比如李万。
李万是苏明娟的捐助者之一,他负责了苏明娟的学费。除此之外,李万还常常给苏明娟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这让苏明娟感受到了温暖。
还有一对大连的退休老夫妻,将自己的退休金寄给了苏明娟,让她不要为学费担心。苏明娟的父亲苏良友知道后坚决要将钱退回去,他说:
我们已经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这个钱我们不能要,我和妈妈还能赚钱,还能养活你和弟弟。
不过,苏明娟退回去的钱,老夫妇并没有接受。最后苏明娟只能将这些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还有9名大学生凑了100多元钱替苏明娟交了下个学期的学费。
苏明娟的父亲对于大家的帮助也心怀感激,每到过年,苏明娟的母亲钟业臻会用她特有的方式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她将自己腌制的腊肉和一双双布鞋寄给李万、大连老人、解海龙和9名大学生。
当然,随着火速“蹿红”,苏明娟也有了烦恼。
她常常受邀参加采访以及其他活动,这大量地占用了她的学习时间。
久而久之,苏明娟开始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进度。
1999年,苏明娟参加了中考。
成绩出来了,很不理想。
虽然金寨县高中降分录取了她,但她也遭受了许多议论,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苏明娟十分委屈,但更多的是无地自容。
她第一次逃学了。
苏良友知道苏明娟逃学的事情后非常生气,老师也来劝她,甚至还惊动了摄影师谢海龙。
苏明娟最初的梦想就是读书,可如今却要半途而废了吗?
这个时候谢海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再次将希望带给了这个拥有一双大眼睛的女孩。
解海龙在一篇名为《请放过“大眼睛”,别让她的眼睛再无助》的文章中呼吁:
大家尽量把目光放在‘希望工程’本身,不要让聚光灯毁了一个学生。
苏明娟原本已经有些封闭的心被融化了。
她也想要成为像解海龙这样有担当的好人,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而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好好学习,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放弃,就自暴自弃。
她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去帮助更多的,像她一样渴望知识的孩子。
她绝不能让好心人们失望。她再次回到高中课堂,更努力地学习。
苏明娟每天5点就起床读书。
别人在午休的时候,她快速地啃块干馍接着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又令她像小学时一样充满干劲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苏明娟考进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
上了大学之后,苏明娟每年暑假都会身体力行地去山区义务支教。
同时,她开始拒绝好心人的资助,寄到家里的捐款也被她以及父母婉拒。能退回的都退回,实在退不回去的全部转捐给了希望工程。
就连她应得的900元贫困生补贴,也被她放弃了。
这么做,苏明娟有自己的理由:
我现在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还是把这个钱转给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吧!
进入大学后,苏明娟便开始用兼职打工来养活自己以及赚取学费。
她在餐厅的冰水里洗过碗,在烈日下发过传单,还当过售楼员等兼职。
就这样,苏明娟不仅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养活了自己,还用多余的钱资助了几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像她的恩人们一样发光发热,去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2005年9月,苏明娟大学毕业了。她成为了张湾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经过层层筛选,她拿到了安徽省工商银行的录用通知。
有了稳定工作后,苏明娟想得最多的还是做公益。
她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此后她每年都会去一次“希望工程”办公室,将自己的一些钱交到工作人员手里,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2006年3月,苏明娟和她的恩人解海龙一起拍卖了那张“大眼睛”照片的版权。
他们将拍卖所得的30万元全部用在了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上。
这个善举,为成百上千的孩子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2018年6月12日,苏明娟来到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她拿出了3万元作为启动款,成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目前,“苏明娟助学基金”已参与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救助了80名贫困大学新生。
如今的苏家已经住进了明亮的大瓦房,用上了电冰箱和彩电。
苏明娟也早已在2010年与自己的高中同学结婚,现在已经有了2个可爱的孩子。
苏明娟有了幸福的家庭。因为特殊的机缘外加自己的刻苦,苏明娟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今,她正将这份爱心接力传下去,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无助的孩子,拼尽全力发光发热。
对于苏明娟的人生经历,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这才是媒体应该多发表的正能量,83年的我们这一代,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砥柱,有空了带孩子们去真正的贫困山村看看,让他们近距离的感受下,在大城市舒服的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
小时候穷啊,看小镇上炸油条,口水只流,哭着不走
难能可贵,能不迷失自我。
学习不算好
祝福!
那么知名的一张照片,居然只拍了30万,比不上丑书一个字,比不上2分钟的歌曲,悲哀。
也就是说儿女双全,老公挣钱才算是幸福的家庭,那光棍他就不幸福了么
同年
No
小时候很怕这张图片
真挺难能可贵的,点个赞
长大了和小时候完全像换了个人
大眼睛都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