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由四部分组成,山头林立,为什么打仗却能浑然一体?

轮回历史 2025-01-18 09:03:05

东北是我党的大后方,有了东北,其他区域安心打仗就有了保障,因为其他区域打赢了,固然更好,打输了,还有东北托底。

因此,我党高度重视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军几乎集各个根据地之力,把最精锐的主力部队给了东北,从而组成东野(四野)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部队的组成,初始来源非常复杂,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罗荣桓元帅带过去的山东军区八路军,总数约60000余人。

第二部分是由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共三万五千人,从苏北千里挺进东北。

第三部分是华北根据地过去的部队,多为地方部队,建制较为繁杂,东野的8,9,11三个主力纵队,就都是由华北军区过去的。

第四部分是进入东北之后新组建的队伍,例如曾克林、唐凯率领的冀热辽军区约计4000人,但后续他们曾一度扩充到 8 万多人,队伍扩大了将近二十倍。

以上四部分其实就是山头,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人马以及指挥体系,可以说,他们的“山头归属感”非常强。

山头在我军由来已久,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就一直觉得自己是129师的人,自己是属于中野这个山头的,被调去华野,他一直嘟囔抱怨个不停。李云龙从新一团调到独立团,都还把曾经的张大彪调过来给自己用,理由就是用得顺手。

但行军作战,军纪要严,如果因为“山头”,随便抱怨,或者任人唯亲,只喜欢指挥自己山头的人,或者只信任自己山头的人,这样,其实非常不利于大规模的作战。

不过,这种情况对于东野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林总的治军能力太强了。毛主席曾经说过:承认山头,认识山头,照顾山头,然后缩小山头,淡化山头,最后消灭山头。林总确实很大程度做到了毛主席所说的。

一是用人得当。东野12个纵队是由不同的山头组成的,但林总的用人就是照顾山头,让每个山头发挥最大的作用。1纵主要来源是中央红军,就任命先后在红3军团第5师、红1军团第4师担任过师长的李天佑为司令员;6纵的基本班底是新四军,就任命曾任新四军3师参谋长的洪学智;9纵来自华北的部队,就任命长期在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任职的詹才芳为司令员。东野那么做,就是“承认山头,认识山头,照顾山头”,让每个山头都是自己的人。

二是战术规范。东野的战术体系非常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总结起来六大战术:“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这些战术以体系化的规范深入东野官兵骨髓,东野士兵完全不用管什么山头,听哪个山头的,跟着林总的战术指导去打仗就可以了。因此,这是东野“缩小山头,淡化山头”的做法,有标准的作战指引,哪还需要管什么山头。

三是纪律严明。电影《大决战》中有一个场面非常经典,东野正在发起辽沈战役,林总说:“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为什么林总特别强调军纪?就是因为各个山头存在,如果没有军纪,很容易出现各打各的。四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四野参谋部制度,所有的师每到一地必须报告自己的位置和当前的情况,不管这个师是哪个山头的,都必须听从野司下达的军事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纪律上“消灭山头”了。

解放军无疑是强大的,团结是主流,但山头的存在也是真实的,东野的山头众多,林总就很好地协调各山头关系,让东野浑然一体,发挥出强大战斗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