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培养孩子的规律作息越容易,而且作息规律的宝宝更好带,更省心。这是为什么呢?
1. 有充足的安全感:饮食规律、作息时间规律,宝宝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心里有底。这样子宝宝可能就不会因为饿了而大哭大闹,因为他知道很快就能吃饭了,也可能不会因为困而使劲哭闹。
2. 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换了新环境,爸爸妈妈们只要在相同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宝宝很快就可以适应。无论是回老家,还是出去旅游,只要保持原来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宝宝可能很快就适应了陌生的环境。
3. 宝宝会更自律:越小的时候培养规则感,越容易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宝宝的情商就越高。规律的作息代表着不能随心所欲,这样孩子也更容易自律。
4. 妈妈有自己的时间:无论是做自己的事情,还是喝杯奶茶,当妈妈以后能有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弥足珍贵的一件事。如果知道熊孩子什么睡觉,妈妈的心里不会没有着落。
那么从0岁-6岁,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律作息呢?
0-1岁:可以用EASY法来调整作息
宝宝3个月以后,就可以试着按照Eat(吃)→Activity(玩)→Sleep(睡)→You(妈妈自己的时间)来循环安排宝宝的作息。
作息规律了,宝宝白天晚上睡觉都会更容易一些。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可以适当延长每一个EASY的循环时间。
如果刚开始不知道如何调整作息,可以先固定好两个时间点:晚上睡觉的时间和早上吃第一顿奶的时间。
晚上睡觉是孩子一天活动的终点,这个时间点固定以后,再根据孩子晚上睡觉时间长短,确定早上吃第一顿奶的时间,这样就确定了每天EASY程序的起始点。有了这两个时间点,再规律其他活动就容易多了。
1-2岁:注意吃和睡
这个时候的宝宝,大多数辅食吃得很好,睡眠也没有什么问题了,规律的作息主要看以下两点:
1. 睡前仪式
这个阶段的宝宝,慢慢开始有自主意识了,有了拖延入睡的苗头,这时固定的睡觉时间就尤为重要了。小宝宝还没有清晰的时间观念,因此,要用睡前仪式来提醒宝宝该睡觉了。可以通过洗澡、穿睡衣、讲睡前故事等睡前仪式帮助宝宝睡觉。睡前不能跟孩子玩容易兴奋的游戏,以免影响宝宝睡觉。
2. 控制吃饭时间
小宝宝除了睡觉,最重要就是吃饭。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个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宝宝有可能就是不饿或者已经吃饱了。
更重要的是,吃饭的时候要专心吃饭,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2-3岁:用好计时器
1. 计时器:
如果孩子到了刷牙睡觉的时间,却因为玩玩具玩得起劲,不肯停下来,我们可以拿出一个计时器,告诉宝宝我们可以再玩一会儿玩具,设置计时器到10分钟,等计时器到0的时候,铃声响起,我们就去刷牙好吗。计时器滴滴滴响起来的时候,给孩子的缓冲时间已经够了,孩子可能就会乖乖去刷牙睡觉了。
2. 玩具表
6-8岁的孩子才会真正认识时间,但他们很早就能认识数字了。可以把玩具表放在餐桌上、卧室里,每天教孩子拨动指针,表示当前活动的时间。例如吃早饭就拨到7点半,睡觉了就拨到9点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看见你拨动到9点半,他就知道该睡觉了,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按时吃饭、睡觉。
3岁以上的孩子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这样孩子可以感受到独立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己制定的规则,孩子执行 起来也会自觉很多。
让孩子作息规律是每位家长的责任,爸爸妈妈们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