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要“联华抗美”?BBC五点解析中印走向,特朗普是最大变数

冷兵器世界观 2025-03-26 20:36:37

中印关系开始大变天,印度真的打算“联华抗美”?

日前,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在采访中公开拍板:跟中国只能谈不能打。

他主要提及了2点:

其一,中印双方正在解决边境的紧张局势,虽然进度有点慢,但是在努力。

其二,希望与中国是良性竞争,不要演变成冲突。

短短几句话,足以看出,印度想极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避免两国关系走向战争。

而莫迪的这一表态似乎也打开了对华示好的阀门,一系列对华政策的解绑也随之而来。

印度媒体《印度快报》的最新报道中指出了,中印边境的缓和,是印度升级与中国双边关系的有利时机,机不可失。

紧接着,报道指出,印度政府准备放宽对华贸易和投资限制。

这一揽子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恢复航班;放宽对中国人员的签证限制;取消对货物的部分贸易壁垒;解除一些被禁的中国app等。

印度和美国方面一致认为,这些举措就是印度送给中国的“大礼”,白宫的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实际上,中印在经济上的和解趋势是避免不了的,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正如美媒所说,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大国的市场相结合,体量太大,爆发的经济活力甚至可以辐射至整个印太地区。

那么,这个曾经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强硬到要筑起"经济长城"的国家,怎么突然就唱起了"东方红"?无外乎两大原因:

其一,中国的实力日渐强大,印度没有对抗优势。

边境冲突这么多年了,印度也没少折腾。

之前,印度还为讨好美国,大搞"去中国化"运动,结果自家手机产业链直接断档,连小米都被逼得退出市场。

但结局很明确:在中方的压制下,印度是一点便宜没占着,反而吃了不少亏,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代价。

其二,特朗普的回归,“敲醒”了印度。

自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印关系的发展越来越不可预测,尤其在关税和贸易方面,美国出手更是毫不留情。

特朗普此前已经放出狠话,要在4月对全球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对等关税"。

而印度曾对美国征收过超高关税,再加上其作为全球平均关税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平均适用税率高达18.1%),这次妥妥上了"重点关照名单"。

要知道印度去年对美贸易顺差高达360亿美元,特朗普早就看这个"占便宜"的盟友不顺眼了。

虽然莫迪已经在特朗普关注的移民等很多问题上,采取了“让步”措施,希望换取特朗普的优待;

而且两国也在积极交流,莫迪2月访问白宫,双方领导人同意加强贸易往来,并且还要达成双边协议;

近日美国代表团也来印访问,印度想要主张给予对等关税的豁免。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印度仍然无法成为特朗普政策中的那个“例外”。

莫迪政府现在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边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随时可能砸碎印度制造2025的美梦,另一边是自家经济增速已经从巅峰期的8%掉到6.7%。

要是在此时修补中印关系,不仅能够对冲美国的关税大棒的压力,还能填补制造业的资金黑洞,谋求到更高的筹码。

失去这个机会,印度非但会受美国关税的影响,同时也会让中印关系难以回温。

对于想要超德赶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来说,同时搞僵与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状况,是万万不能出现的。

所以,在美国那边难以下手的情况下,中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其缓解困境的“最优替补对象”。

眼瞅着印度转向中国,美国又开始动歪脑筋了。

美媒又开始拿中印边境问题煽风点火,对外强调在这其中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美方想要从中印边境问题入手,挑拨两国关系。

而BBC 也在此时来凑热闹了。

他们分析指出,中印关系未来的走向主要取决于5大点,即中国的直接投资、边境局势、高层互访、区域与全球合作,还有就是特朗普。

这5大点都是影响中印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他4点都好理解,而特朗普的选择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变数。

在中美关系也日益紧张的前提下,美国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中印关系。

不管怎样,目前来看,莫迪政府的选择是与中国缓和关系。

但是,基于"印度赚钱印度花"的一贯作风,中国还是会对印度的突然示好有所警惕的。

虽然印度开出的条件看着诱人,但中企可是吃过亏的。

过去三年印度政府以"税务审查"名义向中企开出过总计13.6亿美元的罚单,光小米一家就被冻结了6.76亿美元资产。

印度还修改了外商投资法,规定中资企业连参股都要政府审批。

更魔幻的是印度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外资企业利润必须再投资,想带走?先扒层皮!

所以,莫迪政府突然180度转变,也被认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罢了。

等熬过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印度制造业羽翼渐丰,难保其不会再次上演"关门打狗"的戏码,对中国露出凶狠獠牙。

说到底,莫迪这次转向不是突然"爱上中国",而是被特朗普逼到墙角后的现实选择。

就像印度网友自嘲的:"我们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决策。"

印度既想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又放不下大国心结,这种精分操作能玩多久,恐怕连莫迪自己心里都没底。

对于中企来说,印度市场暗流汹涌。

要不要趟这趟浑水,可能得先算算能不能承受得起"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魔咒。

所以,投资印度,最好还是多留个心眼!

0 阅读:14

冷兵器世界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