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作为一部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大胆使用编剧的新结构,并在丰满的剧情内容之上,用轻松的格调赋予历史大事件全新的表达,在满足观众求真欲的同时,更提升了整部剧的观感,这不仅对行业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对于喜爱同题材的观众来说,更是一种全新的且精彩的体验。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胡破晓
以上海解放第一年为切入点,展现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经济、城管、民生等方面开展“立国之战”并取得胜利的历程,以全景式记录、群像式描摹的艺术手法,展现战上海到建上海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迎来收官。无论是在内容创作、幕后打造,还是剧集立意、行业价值等方面来说,《破晓东方》收获口碑与热度双丰收都是实至名归。
热度+口碑双丰收
在年轻群体中实现“破圈”
以上海解放为背景,《破晓东方》讲述了1948年底-1950年初,以陈毅同志为代表的我党干部,带领众多信念坚定、各行各业的群众用智慧解放和治理上海的故事。
该剧上线后口碑一直高开高走,人民日报海外版评价,“《破晓东方》叙事的历史背景被安放在上海解放一年间,可谓创作者的慧眼独具,也填补了此前同类电视剧尚未触及的叙事空白。”更有观众直言,“这个题材真的很不错!这部剧讲述的历史我从未在其他影视剧中看到过,且作为历史系学生我想说,想要讲好这段有深度的故事,很考验编剧、导演以及演员的表达,《破晓东方》并没有让我们观众失望。”
事实上,《破晓东方》自播出以来收视一路高歌,稳创佳绩,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910%,多次领跑周榜;CSM全国网单日最高收视率1.08%、单集最高收视率1.112%;酷云直播关注度破1累计18次,黄金时段全频道直播关注度累计5次TOP1,最高峰值1.8454%,连续多日位列同时段电视剧排名第一。网络端剧集播出热度不断飙升,61次斩获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家平台分类榜单TOP1,咪咕视频总播放量36亿+,强势登上灯塔、骨朵、猫眼等电视剧舆情及影响力权威榜单前列。社交讨论度全面开花,斩获全网热搜80余次,#破晓东方# 主话题阅读量超1.9亿次,其中开国大典相关剧情子话题#破晓东方迎来破晓时刻# 登上热搜总榜TOP6;抖音主话题播放3.3亿+,总获赞109万+,“攻占百老汇大厦”、“入沪不入户”等名场面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
编剧龙平平曾在采访中提到,在《破晓东方》播出期间,他也收到过很多年轻人的反馈,其中有对英雄的崇拜,也有对今日幸福生活的感性认识。
比如,有人为攻占百老汇大厦时战士与敌人的交锋泪流满面,“一个营,几百人牺牲在冲向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的路上。代营长冲上楼顶,几十层楼梯挂满解放军的遗体,十几岁的年轻生命为解放上海牺牲,真的让人震撼。”他很高兴能看到年轻人愿意通过《破晓东方》来了解这段历史,由衷希望《破晓东方》能让年轻人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得到沟通和共情。不仅如此,由人气歌手周深演唱的主题曲《人间星河》也极为出圈,许多粉丝先是被歌曲吸引,后又因歌曲MV中“攻占百老汇大厦”、“入沪不入户”等名场面感到震撼,从而产生了主动了解剧情及其背后历史的兴趣,“周深的歌声温柔又坚定,MV中展现的峥嵘岁月让我燃起了追剧的热情,听完歌就去追剧啦!”助力该剧在年轻群体中实现“破圈”。
200多个情节点串接成的创新3+2结构
好看又具温度
《破晓东方》是由导演高希希、编剧龙平平、编剧秦溱历时三年创作出的570多页、49万余字的剧作。高希希曾在采访中表示“剧目的创作需要对结构进行二次梳理、三层定位,才能让每个层面的人物、每个阶段的故事都有据可依。”
所以在叙事结构方面,高希希选择用战略、战术、战事三层架构再现这段红色记忆,以陈毅为代表的战术层面,是在执行党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先解决纪律问题,然后解决民生问题,这些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战术层面。在这三线并行的基础上,剧中还设置了两个“夹层”,即以蒋介石、杜月笙黄金荣为代表的两面“镜子”,一是起到反向拉锯情节的作用,二是旧时代更替的象征。如此设置下,《破晓东方》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阐述清楚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每个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这种少见的3+2的架构设置,虽然在初看时会给人一种人物庞多,头绪纷杂的感觉,但随着剧情渐渐展开,整个事件的轮廓逐渐描摹清晰,这种叙事结构也令全剧的表达更加丰满,观众也会随着剧情而“渐入佳境”。
据统计,全剧共分为十余个大的“段落”,有超过200个情节点,37集平均每集情节点接近6个,且跟随大“段落”不停切换并进。这样密集的剧情,在同类题材中也是傲立群芳的。因为“故事多”,观众始终被牵动着情绪,每个战役、每个阶段都有其高光亮点和充分的可看性,如解放上海中的攻占百老汇大厦、银元之战中的查封证券大楼、阅兵仪式中的排爆和怒审欧立夫等剧情,既是长篇的线性叙事,也保留单元故事的完整性,观众能够时时享受剧情流畅带来的快感,所以粘性很强。
除此之外,《破晓东方》在整体调性上严肃但不僵硬,真实且打动人心。比如,剧中陈毅宴请即将赴京的邓小平,身为市长但一样家中拮据,他只好“无中生友”,让秘书替他想办法,最后在女参谋建议下,让吃饭的8个人每个人带个菜来,这场另类的“AA制”让邓小平都忍不住揶揄他:“自己送的礼自己喝”。诸如此类,让观众不自觉带着笑意观看的情节还有很多,没有冗长重复的台词,避免枯燥无趣的演讲,这种具有幽默感的表达,不仅充分展现出编剧导演对重大革命题材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突破,更在无形中提升了该剧的可看性。
总结来说,作为一部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没有固步自封,反而大胆使用编剧的新结构,并在丰满的剧情内容之上,用轻松的格调赋予历史大事件全新的表达,在满足观众求真欲的同时,更提升了整部剧的观感,这不仅对行业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对于喜爱同题材的观众来说,更是一种全新的且精彩的体验。
用丰沛细节还原真实历史
用虚实平衡实现题材破局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在拍摄过程中,高希希对所有主创人员始终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细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用足够丰沛的细节还原‘旧世界’到‘新世界’的巨变,才能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共产党人在第一次接管如此重要的大城市过程中,是如何努力做到为民请命、为民做事的。”
比如,在审讯前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副领事威廉姆·欧立夫的剧情中,《字林西报》记者出场,开始还抱着“揭露对外国人不公正性”的心态要求采访欧立夫,但后来,面对中国法律、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以及欧立夫的无理取闹,他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一样”了,并对欧立夫表示“如今的上海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我帮不了你。”从这位记者前后态度的转变,观众可以很轻易的从中窥得中国共产党对于上海的主导权转变。
再比如,剧中的重要场景——食堂,这是讨论各种政策落实情况的地方,是请各区代表吃“特色辣酱闭幕面”的地方,是救灾间隙大家清晨吃个“晚饭”然后继续探讨救灾的指挥所,也是文艺界舞会的排练场地……一场场发生在食堂的戏,彰显着剧中人物对建设管理城市殚精竭虑的个性闪光点。也正是通过对数不清的细节把控,《破晓东方》才生动地展现了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也让观众能够不自觉地沉浸在历史氛围中,与该剧产生情感共鸣。
而对于重大革命题材剧的虚实问题,高希希也有着自己的考量,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破晓东方》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做到形神兼备,如张嘉益就演出了陈毅身上的气魄、胸襟、情怀和胆识,值得一提的是,陈毅在剧中约有近十场大小不一的演讲,因为每次的主题不同,语气表情也不尽相同,细腻的差别足体现演员的用心,陈毅之子陈昊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张嘉益的表演予以充分认可——“他是出色的演员,冒着形象差异的较大风险出演陈毅这个角色,付出巨大努力,我很感谢”;还有冯绍峰,首次出演荣毅仁,便成功掌握了人物身上的儒雅、大格局的特点;而贺刚出演的陈云,则成为坊间人们议论最多的“新特型”代表,连陈云同志的女儿陈伟华也在媒体上,对贺刚演出的“老人家”予以肯定。
《破晓东方》让几代人有了共同的感动,即70余年过去,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信念与担当一如既往。这用真实的历史教育大众要珍惜现在,用虚实结合的艺术化创作带领大众回忆过往,用创作者的独具慧眼弥补行业空白。无论是站在创作者还是观众的角度,《破晓东方》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内容扎实且具有突破性的重大革命题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