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是今年全球票房前十的影片,总票房4.38亿美元,注意这里说的是全球排名。
一同进入前十的还有《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看到这个时候感慨沈腾是大赢家。
这么一来,沈腾在《抓娃娃》中饰演的马成钢的形象更形象了一些。
打开房间里的特殊通道,就是大富豪的存在,那种豪迈,真的除了钱就是钱的画面感,太强烈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富豪,练废了大号,再婚后就给儿子马继业营造了一个艰苦生活的假象。
在一座废旧的小区内,都是穷邻居,每天都在鸡毛蒜皮中讲述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尤其是马继业家,虽不是家徒四壁,但有生病的奶奶,一家人十分穷苦。
父亲马成钢的鞋子破成了那样还在穿,甚至故意把鞋底的鞋帮子分开,再坐上破旧的三轮,沧桑、心酸,疲惫在马成钢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就是要多惨就有多惨,而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他儿子知道他的不容易,从而发奋图强。
可生活在马继业身边的人,各个都是高材生,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告诉他学习的好处,并且教会他一些知识。
可到最后,马成钢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马继业在高考的时候使用一招调虎离山之计,戳穿了他们的阴谋。
马继业的愤怒在马成钢眼里就是个屁,你有这么好的资源,你有这么好的一切,你有什么资格愤怒?
可是马继业只想去看看真实的东西,这句话多么可悲。
马成钢的教育失败了,可他出发点并不坏,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好。
而马继业的得知真相后的复杂情绪,真的很能共鸣。或许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马成钢那样有钱的父母,但我想大多数都听过那句“我们付出这么多,为你提供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常常让我们感到绝望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绑架,还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人生的枷锁,甚至是成长路上不可磨灭的阴影,我觉得真的很难去说得清楚。
马继业就像《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一样,在他身边的都是演员,只是出发点不太相同。
可不管如何,当一个人活了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某个时间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异常,他们都是演员般的存在,该如何面对现实。
马成钢营造了一个穷的家庭,找了一堆教育专家,目的就是要让马继业吃苦,才能成才。换位思考一下,这何尝不是另外一个温室。
谁家穷小孩可以遇见讲英文卖菜的外教,又哪里有天天看书,啥也懂的奶奶,或者是各个科目都有人耳濡目染的教育呢?
这大概也是马继业复读一年,可以考上清北体校的原因。
其实这才是真正刺痛很多穷人的点。
哪怕马继业不愿认可父母的安排,即便马成钢的教育失败了,可从小学习的知识终究还是在马继业的脑子里。
说得更直接一些,马成钢可以为他的实验承担所有结果,他是可以给马继业兜底的,
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家长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读书的好处,说自己的付出。
我们常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可是很少说后面半截,栽什么样的树苗结什么样的果,撒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的环境中,全面发展的人更容易获得公司的青睐;而高知家庭或者经济雄厚的家庭培养的孩子会更自信,更大方,更有勇气去闯,去拼。
不是因为他们胆子更大,而是相对于更贫困的家庭来说,他们耳濡目染的知识,还有可以为他们兜底的父母让他们更敢做,敢拼,敢创新。
当然,这一类人也会拥有更多的途径,更多的人脉资源。比如马继业的大儿子马大俊最后成功登顶珠峰,证明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这登顶费用不低,若不是他爹,他又如何寻找目标,追求自己的人生呢?
所以父母处于什么阶层,都在倾尽努力给孩子创造条件,不管是装穷,还是扮富,都只是想让孩子成才罢了。
古人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天下父母大底都是如此。
有像马成钢这样装穷的家长,更有很多扮富的家长,前者想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后者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可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应该学会的不就是面对现实吗?给他一个真实的成长历程不好吗?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父母抓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