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到底追求“快”还是追求“慢”?
这个问题是需要广大摄影师和爱好者辩证地考虑一番的。因为摄影这门技艺既包括唯快不破的速度感,也包括慢条斯理的思考元素。到底追求快还是慢,有时候是理性清晰的,有时候又让人不知所措。
摄影中所谓的“快”指的是哪些方面?1.反应速度快
拍摄时机往往稍纵即逝,如果反应速度慢半拍,恐怕错过的瞬间永远不会重现。这就要求摄影者具备较高的摄影应变能力,所谓具有一双“摄影眼”就是这个道理。当发现需要拍摄的契机呈现在眼前时,第一时间就要做出主题确立、构图、对焦、曝光设定等一系列应激反应,自然连贯地完成照片的拍摄。这种应变能力需要摄影者长期的训练,也需要具有摄影的思考能力,能够做到靠前思考,临阵不乱才是实现快速应变的基本素质。
2.机器性能快
有了摄影者的快速应变,还需要手中的相机足够快。这就体现在了机器的性能要求方面。开机到拍摄的时间是不是足够短,对焦是不是能快速、精准、稳定地完成,操作快捷设置是不是合理高效,连拍速度能不能跟得上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这些都是考验相机速度技能的基本性能指标。一台相机能不能满足摄影的速度需求,与相机本身的定位、设计倾向、基本理念有关,当然也与操作的熟练度有关。
3.表现节奏快
虽然摄影是静态艺术形式,但有些主题是要表现出快节奏的。从静态画面中突出速度感就需要使用特殊的拍摄手法,以静止的画面表现速度的张力,例如使用运动主体跟随加放慢快门速度的拍摄手法将动态模糊背景放大呈现,以表现定格主体的运动速度感。
摄影中所谓的“慢”指的是哪些方面?1.主题立意慢思考
不是所有的摄影题材都是快节奏的,有些摄影类型只能通过慢思考来进行创作。例如某些观念摄影,拍摄本身并不是最关键的环节,而在拍摄之前需要对表现的立意、价值进行反复思考和斟酌,通过哪些元素来表现主题,利用什么样的拍摄手法呈现,需要表达怎样的创作目的,都需要深入、细微、周全的考量,而这个过程往往时间很长。
2.拍摄过程反复推敲
摄影不仅仅是纪实性质的,很多摄影题材都是如同绘画般逐步构建出来的。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推敲,有可能拍完之后还需要推翻重来,不断改进调整,直到最终实现拍摄意图。例如有些人像摄影,模特情绪不到位,需要摄影师不断调动和沟通。再例如有些静物摄影,需要不断调整拍摄背景、光线布设。这个过程往往也很漫长。
3.等待时机漫长
有些拍摄时机要求快速反应,而有些拍摄时机则求之不得,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比如拍摄花朵从花骨朵到绽放的全过程的缩时摄影,这个过程很可能需要摄影师等待许久。再比如拍摄星轨题材,曝光时间就以分钟计算。
还有类似于捕捉式的拍摄题材,在拍摄元素没有到达指定环境背景时,唯有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辩证看待摄影的“快”和“慢”快、慢看似是矛盾的两端,仿佛水火不容,但摄影的奇妙之处恰恰就在于它融合了快和慢两种速度,在摄影这门技艺中,速度的快与慢形成了有机统一。
摄影本身就是将世界上最快速度的事物——光,以人类能够驾驭的速度留存定格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慢结合的对立统一体。而我们在摄影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同时掌握快节奏与慢节奏、快速反应力与慢思考能力、表现快节奏的张力与表现时间沉淀的慢速美,这些是一名合格摄影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快中有慢、慢中有快,也是摄影一大特色。等待运动员进入构图预定区域的过程是慢的一面,而待运动员进入画面后,快速捕捉凝固瞬间的拍摄是快的一面;等待花朵绽放的过程是慢的一面,最终合成的成片表现时间快速流逝效果则是快的一面;构思确定摄影主题和制作拍摄计划是慢的一面,而开启拍摄后的节奏则是快的一面......
这,也许就是摄影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