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逼抢模式下,曼联3个巴西人场均12次抢回球权体现了安东尼的身价

五分体育 2023-03-01 00:02:47

曼联拥有3个来自巴西的球员,他们的口碑不一致,刚刚入选FIFA最佳阵容的卡塞米罗被认为撑起了曼联阵容的脊梁;弗雷德马上就要30岁了,他被视为异神异鬼、状态难以预料;安东尼则是有人认为战术价值巨大,有人认为毫无用处。大家对于足球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看法不同也是很正常的,卡塞米罗之所以能得到一致性的评价原本就是顶级球星影响力的体现。为The Athletic以及TifoFootball供稿的Jon Mackenzie近期讨论了目前英超主流的混合逼抢体系,他的意见可能会对右边锋稀缺性有所了解和帮助,可能会对阿森纳萨卡,曼联安东尼及曼联剩余2个巴西的角色产生另一个角度的认识。

在Jon Mackenzie看来,若要将足球场逼抢体系细化到最基本的部分,则大体可概括为区域逼抢体系和人盯人逼抢体系两大途径。其实这也不算高深,足球早在防守体系上就存在着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两大格局,高位逼抢自身也是将防线上升到锋线上,因此高位逼抢体系形成区域体系,人盯人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Jon Mackenzie的话说曼联使用了很多种逼抢模式,滕哈赫战术体系复杂多样,但使用最频繁的当属中场三人组使用人盯人模式和前锋区域盯人模式。曼联3名锋线以对位最接近控球人的3名后卫为主。

若以足球场为战场,那么双方在排兵布阵时总有交战之地,而选择夺回球权之地即为所选短兵相接之地,也就决定多数队伍逼抢之道。如果采用人盯人的模式,这就意味着本方的11人都要具备高人一等的防守技巧、位置感,目前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够做到;若以地区方式进行,则地区的连接将再由控球能力上好的队伍使用。因此目前主流逼抢方式多为人盯人+区域盯防混合逼抢。

阐释混合逼抢模式这一理念,Jon Mackenzie理所当然的要以比赛场面说明具体方法,并选取曼联3场比赛为例进行分析。曼城6:3战胜曼联,可作为曼城混合逼抢模式下的表现,利桑德罗在57分钟后控球时哈兰德不逼利桑德罗,而是选择切入中路截住利桑德罗右侧的连接(如下图)。

如果用球门向球门划线将球场分为左半场和右半场(如下图)的话,哈兰德在切入中路后其实曼城就形成了3名队员包夹利桑德罗,这使得利桑德罗想要出球的话不得不使用长传球方式,长传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双方都有机会获得球权,即使曼联获得了球权也有很大几率会背身去拿,曼城在防守上还是占据绝对优势。

阿森纳同样使用了这一模式,但阿森纳在左右路使用逼抢的方式会因中锋的站位而有所不同。阿森纳左路属于强侧逼抢,其中锋地位决定阿森纳左路以人盯人抢球权为主,中锋若能迫使球权移入左路则阿森纳最为看好;若不能,则需在右路区逼抢。

在右路区域逼抢系统中,萨卡要扮演好1选2角色,在看防守左后卫和左中卫时,若左中卫持球则萨卡放一个来逼抢中卫,阿森纳边后卫前压位左后卫。

例如在阿森纳对曼联时,萨卡一对位利桑德罗就要对位本怀特。因此萨卡在很大程度上输掉了对整个右边路大部分地区的逼抢责任,这也是马赫雷斯30岁时曼城仍然找不到替代者的原因,而萨卡之所以能在阿森纳高光,曼联有安东尼的情况下体系更加稳固,也是因为右边锋所要涵盖的范围确实太大。

就拿曼联在欧联杯淘汰巴萨来说吧,曼联在3名前锋对阵3名后卫的时候,总会有1名后卫在薄弱的一侧,巴萨确实一直在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前进,此时考验着曼联两名边后卫对位防守,正因为如此,卢克肖本赛季几乎没有压过助攻,而万比萨卡却能在纽卡斯尔45分钟内一次神奇抢断。

此时卢克肖,卡塞米罗和弗雷德所扮演的角色便体现在卢克肖对位对方边锋甚至是边后卫的位置上,卡塞米罗则要截断对方边路到中路之间的传球线路,本赛季卡塞米罗每90分钟5.29次抢断加拦截,弗雷德4.93次抢断加拦截,他们都是曼联恢复球权次数最多的2个人。如果再加上安东尼右侧数据的话,三个巴西人给曼联每隔90分钟12次抢断+拦截。

当然曼联并不仅仅是这种逼抢模式那么简单,而且还会像曼城和阿森纳那样被中锋切中路逼控球,右边锋安东尼则在弱侧呵护两名后卫,曼联现在也就安东尼一人能发挥如此战术。

Jon Mackenzie在很大程度上表示曼联左边路之所以很容易被攻破腹地是因为拉什福德逼抢强度无法做到右路安东尼。这就说明了曼联不能支持两个边路均为爆点型球员的原因,若以笔者所了解的观点来看,姆巴佩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曼联,由于姆巴佩逼抢强度不符合要求,姆巴佩一入队,拉什福德不得不做出牺牲前往中路。若按现在的想法,曼联中锋最适合哈里凯恩,曼联右边锋或许更适合萨卡等人。

0 阅读:1

五分体育

简介:关注每日体育资讯,点评体坛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