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被警察带走时,她的愤怒和羞愧,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台面上的这场戏被砸了。她不是伤心婚没结成,而是怕亲戚们知道后会说:“这姑娘连婚都没嫁好。”中国人最害怕的,从来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得不好看。

这姑娘提起8.8万欧元时,语气是轻的,像聊天气一般自然。她不是敲诈,也不是勒索,她是平静的,因为这是“规矩”。她的父母告诉她,这是二十多年养育她的辛苦费,是传统,也是她“值这个价”的证明。她嘴上说得谦卑,心里却是理直气壮的。
可她没料到,荷兰男朋友连犹豫都没有,放下咖啡杯,拨了报警电话。警察来的时候,她大概还觉得莫名其妙。这是规矩啊,这不是生活本该如此吗?
规矩,规矩是中国人最完美的借口。它让人毫无愧疚地要求、索取、表演。姑娘要彩礼,是规矩;父母要彩礼,是规矩;男人掏彩礼,也是规矩。人人都遵守规矩,人人都变得无耻。因为规矩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掩饰自己的虚荣和怯懦。

这姑娘要彩礼的时候,脑子里想着的不是她的未来生活,而是她的父母如何向左邻右舍交代。她不是在为自己活,而是为了让别人说:“她嫁得好。”彩礼对她来说,不是爱,不是保障,而是一份证明——证明她这一生不是“廉价的”。
她的父母呢?他们忙着为女儿索彩礼,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说是“为了她过得更好”。可那些彩礼,真的会留给女儿吗?很多时候,它直接变成了家里的补贴,甚至拿去给儿子买房、娶媳妇。父母满口仁义道德,却用女儿的一生,完成了家族的利益置换。最讽刺的是,他们还对外摆出一副宽厚的姿态:“我们是为了她好啊。”

最近有种所谓“开明”的父母有时候还会演得更精彩。他们会把彩礼全退回去,告诉亲戚:“我们家要彩礼,不是为了钱,是传统,我们都给孩子的家庭做了嫁妆。”亲戚听了,连连点头:“你们真是开明。”开明的父母,善良的传统,真是天衣无缝的骗局。
可笑的是,这种“开明”,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虚荣。父母要彩礼是为了面子,退彩礼也是为了面子。他们的一生,都在忙着让外人说一句“你们家教得好,做得对”。至于女儿的幸福,他们压根没空关心。
你看,那些直接拿了彩礼去挥霍享乐的父母,反倒比这些“退彩礼”的父母活得坦然。至少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拿钱去享受,也从不伪装自己。而那些“开明”的父母,精心设计了一场戏,却没为自己拿到半点实际的好处。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虚伪地告诉世界:“看,我们多爱自己的孩子。”
男人呢?掏彩礼的时候,他心里难道没有一丝反感?当然有。但他还是会掏,因为这是规矩。这规矩告诉他:“你不掏这笔钱,就会被人看不起;掏得越多,证明你越有本事。”他不是在娶妻,而是在证明自己能在社会这张“大脸”上添一抹亮色。

彩礼对男人来说,从头到尾都不是爱情的体现,而是身份的筹码。他掏钱不是为了那女人,而是为了能在人前抬得起头。中国男人的彩礼,从不是付给爱,而是付给亲戚朋友的评价。他的爱早在掏钱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榨干了。
彩礼是一场集体表演。女人表演“我值这个价”,男人表演“我掏得起”,父母表演“我教得好”。可这场表演的真正观众是谁?是那些冷漠的亲戚、旁观的邻居,甚至是根本不相干的社会规则。所有人都在为别人活,谁也不敢停下来问一句:“这真是我想要的吗?”
姑娘被警察带走时,她的愤怒和羞愧,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台面上的这场戏被砸了。她不是伤心婚没结成,而是怕亲戚们知道后会说:“这姑娘连婚都没嫁好。”中国人最害怕的,从来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得不好看。
那些没报警的婚姻呢?姑娘坐在婚礼台上,心里默念:“我这样应该让大家满意吧?”父母坐在台下,笑着点头,想着:“邻居该觉得我们脸上有光了。”男人看着礼金账单,心里暗自得意:“这回没人说我不行了吧。”他们都在假装得到了幸福,可每个人的眼里却全是别人的影子。
张爱玲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用一生去完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彩礼的可怕就在这里,它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虚假的体面。你以为你在为爱付出,实际上你一生的挣扎,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些无关紧要的嘴巴。
这世上最荒谬的,不是人为了利益牺牲幸福,而是人明明知道那些虚无缥缈的评价毫无意义,却还是甘愿为之折腾一生。彩礼不过是一场披着“传统”和“爱”外衣的骗局,而所有参与的人,都是这场骗局里最可悲的傀儡。
人活着,最难的从来不是追求幸福,而是敢于不理会别人说什么。可是中国人呢?他们用一生低头忙碌,最后才发现,自己追求的从头到尾都不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