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生存危机。
由于三月下旬爆发的珍宝岛事件,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跟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一起向勃列日涅夫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并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首肯。
消息传到中国后,周总理着急忙慌地找到毛主席,并请求他撤离北京。
谁知毛主席听后却不以为意,还从容不迫地问了一句:“总理,你读过明史吗?”
毛主席在这节骨眼,为何要问周总理这个问题?《明史》里究竟有什么灵丹妙药,竟能让主席如此从容不迫呢?
中苏交恶史众所周知,我党跟苏联之间有着极深的渊源。
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过来手把手教我们的。
党在成立初期,给自身的定位就是共产国际下属的一个支部。
而且党内最初的人才班子,也是苏联人花钱培养的。
这意味着,我党最初就打下了深深的苏联烙印。
因此,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近乎于共用一个大脑的双生子。
最初的时候是苏联影响我们,在某个时期内,党内几乎是唯苏是从。
后来经过朝鲜战争的考验,中国的地位有了提升,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有了话语权,再加上赫鲁晓夫自废武功,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时代的一切。
这也导致了在50年代中后期那几年里,中国是可以反过来影响苏联的。
比如1956年,由于波兰举行抗议,要求进行改革,苏联打算出兵镇压他们。
这时候,是中国出面告诉苏联,人家只是和平抗议,你怎么能出兵呢?这不是大国沙文主义吗?
结果苏联还真就把派去波兰的军队撤回来。
不久后,匈牙利也有样学样要求脱离苏联独立。
赫鲁晓夫鉴于上一次的教训束手束脚,这时候中国又跳出来告诉他,匈牙利跟波兰那能一样吗?这是闹分裂呀,赶紧镇压他。
结果苏联又照做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对苏联是能反向输出影响力的。
但好景不长,赫鲁晓夫在之后的一系列改革,彻底激怒了毛主席。
伟人直斥他是在搞修正主义路线。
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后,赫鲁晓夫为了给自己的改革,争取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又进一步刺激了中国。
因为他居然打算跟美国单方面媾和,谋求所谓的美苏共治。
1959年,赫鲁晓夫从美国回来时路过北京,还大吹特吹美国如何如何地发达。
言下之意,就是说他的改革是对的,老路走不通了,这让中国方面对他相当不爽。
再者说,如果他们两个共治了,那分属两个阵营的大陆跟台湾又算什么?这不是拿我们的利益去当投名状吗?
为了给赫鲁晓夫使点绊子,我们在1958年炮击金门,制造两大阵营对立的气氛。
这让赫鲁晓夫很愤怒,他想要控制我们,搞了个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提议,想要以此来束缚住我们的手脚。
中国方面,自然是对此严词拒绝。
可赫鲁晓夫见中国不服软,竟单方面撤回苏联专家,停止了对我们的一切工业援助。
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至此中苏双方彻底撕破脸,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中苏论战。
1964年,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发动宫廷政变,给赶下了台。
由他所主导的改革,也在不久之后人亡政息。
勃列日涅夫中国方面见苏联换了领导,一度派出以周总理为代表的使团前去破冰。
结果,新上任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却断然拒绝跟中国和解。
勃列日涅夫等人,虽然推翻了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路线,但他们自身却比修正主义还要反动三分。
他们实在是不愿意,跟中国这个还在坚持社会主义路线的小兄弟有任何往来。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在我国北部陈兵百万,犹如随时可能降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珍宝岛与中美苏博弈为了对冲苏联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中国开始寻求跟老对头美国进行外交破冰。
只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是那个热爱贩售越南战争的约翰逊,此人跟中国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约翰逊直到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后,主张跟中国联合抗苏的尼克松上台,中国这才看到了一丝改善关系的曙光。
尼克松在上台之前,就曾多次强调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呼吁美国政府应该与中国寻求接触。
中国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个著名的反共分子在态度上的转变,认为尼克松在这方面是有诚意。
1969年1月,尼克松宣誓履职为美国总统。
3月2日,中苏双方就在珍宝岛发生冲突,苏方死58人,伤94人,损失装甲车17辆,以及一辆T—62坦克。
珍宝岛冲突,自然逃不出克里姆林宫的法眼。
勃列日涅夫等人对此感到非常震怒,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中国投美带来的后果。
一直以来,俄罗斯民族对中国都有一种担忧,那就是害怕中国会觊觎他们的西伯利亚地区。
这块地区距离中国的核心统治区近,却又距离俄罗斯人的欧洲核心区太远。
俄国人只能靠一条单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维持着对这里的统治。
一旦中国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人的力量就无法投放到这里,西伯利亚最终将被中国吞并。
早在二战后期,斯大林就曾对造访苏联的蒋经国,表示过这种担忧。
为此,他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割让东北的铁路主权,默许新疆的三区割据,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汉人远离西伯利亚地区。
中苏翻脸后,双方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中国从来没有要加害苏联的意思。
而苏联却在边境陈兵百万,这也并非是要加害我们,实在是出于以上对于地缘环境的担忧,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一个亲美的中国,在苏联眼中的威胁等级有多高了吧?
我们在改革开放后,虽然曾联美抗苏,但重心一直放在南边,也就是苏联的小弟越南身上。
从来都不敢在北方边境上,跟美国有什么合作,这也是1969年核危机带来的教训呀!
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联政府反应激烈。
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及其助手崔可夫元帅,联名向勃列日涅夫请求动用三百枚核弹头,对中国的核设施以及重要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可直到八月份,苏联政府才做出了所谓的打击决定。
这里,为何要用“所谓”二字呢?
因为苏联后面的操作充满着匪夷所思,决议下来后,他们居然通过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告知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这个消息,并希望得到美方的同意。
可我们前面也说过了,苏联是知道中国要干什么的,也知道美国的尼克松有意拉拢中国抗苏。
你把秘密泄露给美国,这算怎么回事?
而且外科手术式核打击重在出其不意,以当时中国的核武器水平,并没有二次反击的能力。
苏联若是真有这方面的想法,大可不宣而战,把生米煮成熟饭,事后谁能说什么呢?
故而,笔者认为当时的苏联,并没有“核平”中国的想法,这一切只是一种充满俄式风格的外交手段。
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给蠢蠢欲动的中美双方上点眼药。
对美国方面,要让他们明白,跟中国走得太近,我是会发飙的 ,你要掂量清楚。
对于中国方面,如果毛主席在核威胁面前服软,那一个服软的中国,在美国人眼中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这次事件,苏联是想把中美两国都给算计了。
基辛格从多勃雷宁那里得到消息后,就急匆匆地找到了尼克松,把会谈纪要告诉了他:“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听后不敢大意,连夜召开闭门会议商讨对策。
美国人一方面害怕中国这个潜在的盟友,真的会被苏联炸死。
另一方面又害怕苏联炸死中国后 ,会使得中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倒向它那一边。
毕竟对他们来说,美国敢不敢杀人不清楚,但苏联是真敢杀的。
美国到时候,总不能也去“核平”一个国家来证明自己吧?
最终他们决定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严厉警告苏联,如果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美国会视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信号。
另一方面, 他们又通过一家不起眼的小报馆《华盛顿明星报》,把这条消息给捅了出去:
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
以斗争求和平中国方面,周总理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地找到了毛主席,希望他能暂时撤离北京。
因为苏联还放出了狠话,要在建国三十年庆典的时候,对天安门进行核打击。
但毛主席却很淡定地表示:“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接着他又问周总理:“你是否读过明史?”
见周总理一头雾水,毛主席就说起了明初谋士朱升给朱元璋建言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毛主席一生信奉斗争哲学,向来都是遇强则强,这一次他也不打算退让。
一方面,他安排叶剑英、陈毅、薄一波等高层领导在上海、重庆、广州、武汉等地梯次分布,避免被苏联人一窝端了,而他自己却亲自留在首都镇守国门。
另一方面,安排东北和沿海的工业往西南地区迁移,构筑地下防御工事,积蓄粮食应对末日大战。
最后,导弹部队进入待命状态,新疆罗布泊也连续进行两次核试验来震慑苏联。
不管你勃列日涅夫有什么想法,反正我已经做好了最后的打算,尽管放马过来吧!
至于屈服?想都别想!
笔者知道,很多没志气的人肯定会指责毛主席罔顾人命,你怎么就不能服个软呢?难道尊严真的比人民的性命还重要吗?
当年中美贸易战的时候,一些人也是这个论调:怎么就不能跟美国认个错呢?不知道得罪美国会打击经济,增加失业人口吗?
这些人啊,就是典型的只会算小账。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着眼的是千万人的总体利益,而不是那一小撮人的利益。
如果当时真的在核威胁面前退了步,你信不信勃列日涅夫明天就会举起核大棒索要东北,后天又举起核大棒索要新疆,再后天说不定又要搞联合舰队了。
到时候,是不是又要打着人民性命的旗号答应他?
真到了那个地步,别说苏联瞧不起你,就连美国也会对你嗤之以鼻。
人家非但不会联合你,还会加入核威胁的队伍里来。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如果不是毛主席敢于斗争的精神,我们早就被美苏两国给瓜分了。
如果不是毛主席时代斗出来的铮铮铁骨,人家美国人凭什么高看你中国一眼,莫非真以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是靠韬光养晦得来的?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毛主席的智慧是大智慧,能够洞悉人心[点赞][点赞][点赞]
伟人的功绩名垂青史,万古留芳!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伟人千古[点赞][点赞][点赞]
伟人气魄,伟人英明,雄韬伟略[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