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其实在一开始那眼,就已经缘定今生了;两个人能不能结为夫妻,其实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早已命中注定了。”
秦立,于纪星来说只是一次萍水相逢的见面。如果不他们不是都在研究这个领域发展,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进一步的见面与交流。
PART.01
“你但凡少在乎他一点,我就对你发起冲锋了。”
纪星与韩廷分手后,就在德国遇上了秦立,两人可以说是惺惺相识,刚见面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从秦立的自身的条件来看,算得是一个极品的优质男。
对此,有不少观众表示:如果他是男二的话,与韩廷分手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可见,观众对于秦立这个人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并也不反感他与纪星在一起。
韩廷与秦立两人对比,其实各有优势,足以和纪星匹配,只是秦立到底比韩廷晚出场了一步了。
告白即可告别,偶然即结束。
秦立是直性子的人,虽然与纪星相识于偶然,但面对身上充满闪光点的纪星,他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地就展开了表白,而纪星果断拒绝却让他出师未捷。
秦立对纪星的追求是坦然而直率的,他感受到了纪星对韩廷的感情,所以才放弃了追求对方。
事实上,他不知道就算没有韩廷,他与纪星其实难以走到了一起。
PART.02
霍桑效应指出,越看见,越优秀。
第一次,因一个小偷,两人得以相识;第二次,因同一个教授,两人再一次相遇,互加了微信。
倘若只是纪星的一次举手之劳,两人也许就不会再有后续了吧。就因为纪星与秦立的工作专业属于同一个圈子,他们都站在一定高度才会有幸结识。
由此可见,只有优秀的人的才会被看见。如果纪星只是一个岌岌无名的小人物,那么她只会是秦立的过客。
一开始,秦立对纪星的接触更多的是出于帮忙拿回包的感激,而后续因专业领域的研究问题,两人聊得比较投缘,他才逐渐被纪星真正所吸引。
直到回国后,他与纪星成为了同事,一起研讨方案,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纪星的闪光点,从而由欣赏而转变为对纪星的追求。
所以说,他对纪星的追求未必是情感上的爱恋,只是出于一种对于强者的欣赏罢了。
虽然他自身也优秀,但程序员世界里难得看见一个女性有如此闪光点,又与他聊得比较投缘,这对于他来说,是特别的。
可是,这种出于对她能力欣赏的喜欢,终有一天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同样优秀的人身上,所以这种喜欢未必能够长久,而目前只是出于一时新奇想要去探究这个人罢了。
这样看来,比起韩廷爱纪星的纯粹,其实秦立更多是喜欢纪星的优秀,前者只是因为她这个人,而后者则是对于她身上某种能力的认可,两者终究是不一样的。
同一家饭店吃饭,第一次是表白,第二次是离开。在这里,秦立对纪星说了一些“自恋”的话,“很可惜,你要失去我这么这么一个优质男。”
虽说这是他开玩笑的话,但何尝不是他对自身的一个“强者身份”的认可呢?而正因为纪星足够优秀,才会有被他追求的机会。
但是,赞赏并不等于爱,真正的爱是接纳最真实的自我。一旦只是因为“慕强”而喜欢一个人,很容易造成自恋损失。
PART.03
复旦教授梁永安曾说:“把相同当成灵魂伴侣是错误的,其实差异才是灵魂伴侣。”
恋爱是一场修练,需要共创同去创造一个东西,这是属于两个人内心最好的品质。
刚开始谈恋爱时,那些所谓的共性并不足以建设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来,相反后面的冲突部分,反而能够促使美好生活的起步性建设。
秦立,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博士,并在华人圈子里享誉盛名,他无疑是非常优秀的。
不管是事业,还是才华人品,他都是上上之选,而且他还能够与纪星有共同话题,为什么他就不能和纪星走到一起呢?
其实仔细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点:纪星之所以与秦立聊得来,是因为两人像是彼此的翻版。
两人都是程序员出身,技术精英,都对于研究事业一样执着,拼搏有干劲。可正因为如此,处于同一个水平的两个人,其实是难以激起浪花的。
所谓的合适,就像土豆跟西红柿,本来不同一个世界的,但却放到了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而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
秦立与纪星太相似了,他们两人在一起更多的只是围绕学术讨论,所以只会加剧他们本身枯燥乏味的生活质量,根本不会擦出爱情的火花。
可以说,他们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却不一定适合成为恋人。
纪星与秦立还有一层不同身份:企业经营者。所以,她不像秦立那样只专注于研究就可以了,她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成长空间,这些都是需要有人去提点她的,而这一点是秦立无法给到她的。
从这里来看,无疑是韩廷比秦立更合适她。
当然,这个并非纪星拒绝他的理由。纪星之所以拒绝他,是因为时机不对:事业处于过渡期,她需要先考虑事业,再思考爱情。
除此之外,在与韩廷这段感情里所带的伤痛,让纪星还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中徘徊,所以她还需要花时间去理清之前的问题。
若此时纪星再重新一段新的感情,不仅需要自己花更多的精力去折腾,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更是对另外一个人更是不负责任,所以她明确拒绝对方。
所有稳固的感情都离不开真心,所有长久的关系都是少不了诚意。因此,对于还没有开始且不具确定性的关系,不给予希望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