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交易最终敲定仅剩5天,长和股价暴跌323亿港元,李家次子李泽楷突现北京释放信号,美国国会却对贝莱德“垄断”提出质疑……这场被《大公报》痛批“损害国家利益”的交易,究竟是资本博弈的终局,还是中美角力的新战场?

1. 官方连环警告:港澳办三天两转评论文章3月13日至15日,国务院港澳办连续转载《大公报》评论《莫天真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直指交易“非普通商业行为”,暗示李嘉诚需权衡“大义与私利”。香港特首李家超更明确表态“反对外国胁迫”,要求交易“符合法律法规”。
2.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长和市值蒸发323亿港元自交易披露以来,长和股价11个交易日累计暴跌14%,市值蒸发超323亿港元。厦门港务等中资港口股却逆势涨停,释放国资接盘信号。
3. 家族紧急公关:次子李泽楷现身北京论坛3月23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突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被解读为向内地释放缓和信号。然而其与长和业务分家多年,能否影响决策仍是未知数。


1. 美国“港口武器化”野心浮出水面贝莱德CEO芬克向特朗普汇报交易进展时,后者直言“不能让港口落入中国之手”。美国计划通过控制全球23国港口,对中国海运实施“长臂管辖”,包括对中国船舶征收单次最高150万美元停靠费,年成本或达300亿美元。
2. 中国“一带一路”命门遭威胁李嘉诚出售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虽不直接控制运河,但扼守全球6%贸易流量。若美资限制中国船只停靠,将冲击能源、粮食等关键物资运输。
3. 历史性折价埋雷:卖给美国比中国便宜50%2014年中资财团曾出价1600亿港元收购40%港口股权遭拒,如今却以1772亿港元向美资出售80%股权,单价折让近半。网友怒斥:“这不是商业,是站队!”

1. 法律审查成最后防线香港特区政府强调将“依法依规处理”,若发现交易违反《国安法》或反垄断条例,可能叫停14。美国内部亦有议员质疑贝莱德垄断,需通过12国反垄断审查。
2. 替代方案浮现:中远海运或接盘中远海运董事会主席朱涛称“对战略资产感兴趣”,南美、非洲港口布局计划或成破局关键。
3. 商业与家国的终极抉择《大公报》尖锐质问:“若失去祖国市场,190亿美元能否买回声誉?”李嘉诚家族若执意推进,恐面临国资划清界限、内地投资受限等连锁反应。

当商业利益碰撞国家安全,超人李嘉诚正站在历史十字路口!✅ 必须叫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商业自由,不应政治绑架 观望,相信法律会公正裁决
评论区留下你的立场,转发提醒:4月2日终极投票在即,每一个声音都至关重要!
(数据来源:国务院港澳办、香港《大公报》、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