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年近百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西班牙媒体《世界报》访问时,提到了“中美新冷战”的相关话题。这其中有三句话,反映出了基辛格对于当前中美关系进一步生变的担忧。
【消息来源西班牙《世界报》】
第一句是,基辛格认为,“中美之间有爆发第二次冷战的风险,而且风险更高,危害更大”。之所以风险更高,是因为美国持续不断的无底线挑衅,已经到了相当逼近中方核心利益的程度。美国现在对中国采取的一些手段和措施,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倾向,就是想要在世界范围内重塑冷战时期的格局。
至于危害更大是因为,时至21世纪,中美两国的科学技术乃至军事力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当前的中美关系也远比之前的美苏关系更复杂、更微妙,涉及广泛、也更深层次的全球利益链。别说是冷战了,即便是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信号,也足以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综合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推断,中美之间如果爆发新冷战,冷战本身及其连锁反应带来的影响辐射面自然更广,不仅仅是军事层面,更是地缘层面的。
【基辛格认为中美可能陷入新冷战】
第二句话说的是,中美已经成为对手,不应该指望中国接受西方要求。基辛格的这个观点,自然是站在美国的立场。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即便中美不是对手,而是成为合作伙伴,中国也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理要求。这其实跟中美是不是对手,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这其中比较关键的地方在于,中美当前之所以呈现对抗态势,是因为拜登政府错误的对华策略。
经济方面,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多项制裁;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也联合对中国展开了限制和打压。更别提美国在政治层面一再践踏中国底线,同时在中国周边展开部署,想要从地缘和军事方面围堵中国。拜登政府的所作所为,实质上体现的是其全方位遏制中国的决心。
但是,中美还远没有到彻底对立的地步。前面已经说过,中美关系复杂而微妙,不能用一句“政冷经热”就能完全概括的。过去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经贸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一个“压舱石”的角色。当然现在已经提得比较少了。但这多少能解释,为何拜登政府直到今天,对于如何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甚至中美的双边贸易还逆势上涨,创下新高。如果不谈地缘层面的博弈,只看发展,中美反而大有合作空间,这些都或多或少地能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决策。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美国的其他盟友,尤其是欧洲国家。
【中美关系复杂又微妙】
基辛格的第三句,则谈到了防范冲突。他说防止冲突,中美有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目前来看,中方已经为沟通对话还有管控分歧,付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美国虽然表面上说不寻求跟中方直接冲突,但在中国周边,依然加紧围堵布局。
尤其是在东南亚方向,美国加强跟菲律宾的防务合作,分别在巴拉望岛和吕宋岛增加了军事部署,同时针对南海和台海,自己的军舰还开到南海挑衅。在半岛附近,美国联合日韩多次展开联合军演,美韩还签署协议,想要在半岛部署核武器。这些都是在紧逼中国的战略安全。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又放出信号,称政府高层正寻求访华。
这再次体现,体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存在两面性,既想通过双边合作,满足美国的发展需求,又想通过打压遏制,顺应自己维持单极格局的战略利益。
回顾过去半年多基辛格就中美关系做出的表态,我们可以发现,基辛格对于中美关系的态度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过程。
佩洛西窜台后不久,基辛格与中国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毅在纽约会面。那次会面时,基辛格就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处在“冷战的山脚”。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新冷战”,不仅对中美、对全世界都将是灾难。
【王毅主任和基辛格会谈】
随后中美G20峰会后,基辛格表态说,对待中美关系的发展相比较两年前更乐观。而到现在,基辛格提出中美可能爆发风险更高危害更大的二次冷战。
我们不难看出,基辛格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其心态经历了从悲观到乐观,再到悲观,这也符合中美关系变化的趋势。
虽然他再次警告了“中美新冷战”的危害,但十分遗憾的是,美国高层中虽然不乏基辛格这种相对而言较清醒、理智的声音,可他们却已不是美国政坛的主流,甚至基辛格本人,也早就对美国核心决策圈没有影响力了。
【印尼G20后基辛格对中美关系发展短暂乐观了一下】
虽然基辛格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但事实上,改善中美关系的方法,中方早已给出。王毅主任跟基辛格交谈时,就强调需要妥善管控台湾问题,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美方就应认认真真回归一个中国本义,明明白白反对和制止“台独”。
王毅主任的表态,说明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症结在哪,非常清楚。也早就有了破解的法子,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