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北约旅第一次参战崩溃,俄军死亡走廊围困,王牌79旅血拼突围

电影艺术鉴赏屋 2024-12-22 09:23:0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热心豆花

编辑丨热心豆花

顿巴斯战场:冲突的核心舞台

顿巴斯地区位于乌克兰东部,这里是乌克兰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乌克兰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价值,使其成为俄乌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顿巴斯地区的居民构成较为复杂,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占有相当比例,他们在语言、文化和情感上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种民族和文化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俄乌冲突爆发后,顿巴斯地区迅速成为双方军队激烈交锋的主战场。

这里的城市、乡村、田野和山脉都被战火所笼罩,无数的生命在这里消逝,家庭被迫离散。

而其中的红军城、舍甫琴科村等地点,更是成为了这场残酷战争中的关键节点,见证了无数次的冲锋与坚守、胜利与失败。

乌克兰第 155 基辅安妮机步旅:从希望之星到战场败北

乌克兰第 155 基辅安妮机步旅,这支被法国精心训练并装备的部队,承载着乌克兰军方高层的厚望踏上了顿巴斯战场。

在法国训练期间,该旅可谓是风光无限。

法国方面为了展示其训练成果,拍摄并发布了大量精美的训练视频。

视频中的乌军士兵们,身着崭新的装备,进行着整齐划一的战术动作演练,各种现代化的武器在他们手中运用自如,那场面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军事表演,而非实战前的训练。

这些视频在乌克兰国内广泛传播,让乌克兰的军政要员们深信,他们即将拥有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王牌部队。

然而,当真正的战斗来临,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在顿巴斯战场的红军城方向,第 155 基辅安妮机步旅负责舍甫琴科村的防御任务,其主要目的是掩护乌军第 79 空突旅的后方据点。

乌克兰司令部考虑到该旅缺乏实战经验,特意将其部署在相对靠后的位置,期望他们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逐渐适应战场的节奏,熟悉敌人的作战风格。

但命运似乎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俄军仅仅发动了一轮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这看似强大的北约旅便瞬间土崩瓦解。

阵地上的乌军士兵们惊慌失措,超过 1000 人不顾军令,丢弃了手中的武器和防御阵地,如同潮水般向后逃窜。

这一溃败不仅让乌克兰军方高层颜面扫地,更严重地影响了整个战场的局势。

乌军第 79 空突旅的困境与挣扎

随着第 155 基辅安妮机步旅的溃败,舍甫琴科村迅速落入俄军之手。

这一变化对于坚守在前线的乌军第 79 对突旅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原本他们在前线已经苦战数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素养,在俄军的三面围攻之下艰难地坚守着阵地。

但舍甫琴科村的失守,彻底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使他们陷入了绝境之中。

俄军近卫 90 坦克师第 228 团在占领舍甫琴科村后,进一步收紧了对乌军第 79 空突旅的包围圈。

此时的第 79 空突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他们深知如果继续坚守阵地,等待他们的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乌军高层紧急调遣第 425 突击营前往救援,试图夺回舍甫琴科村,为第 79 空突旅打开一条生存通道。

第 425 突击营在接到命令后,迅速投入战斗。

他们装备着先进的 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向着俄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然而,俄军在舍甫琴科村的防御十分坚固,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和强大的火力网,给予乌军沉重的打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敌 425 突击营损失惨重,至少 10 辆 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被摧毁,但他们的英勇进攻也并非毫无成果,最终在俄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道小小的缺口。

抓住这一线生机,乌军第 79 空突旅果断地采取了分散渗透突围的战术。

以班排为最小作战单位,他们借助乌斯佩尼夫卡定居点附近的河床和树林等有利地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突围。

士兵们不顾个人安危,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着离开这片死亡之地。

俄军方面也深知乌军的意图,他们加强了对突围路线的封锁和围剿,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与血腥之中。

创新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在这场激烈的顿巴斯战役中,俄军的战术运用无疑是一大亮点。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大规模集群冲锋战术,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灵活、高效的作战方式。

其中,以装甲车、摩托车、全地形车为主要载具的多小组冲锋战术成为了俄军在战场上的一大杀器。

这些作战小组犹如一群敏捷的猎豹,在广袤的战场上迅速穿梭。

他们的任务并非是与乌军进行正面的大规模对抗,而是通过快速的机动,深入乌军防线的后方,寻找其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顿巴斯防线绵延数百公里,乌军不可能在每一个地段都部署足够强大的防御力量。

俄军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利用这些机动性极强的作战小组,对乌军防线进行全方位的试探和攻击。

一旦发现乌军防线的漏洞,俄军便会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对该薄弱点进行猛烈打击,从而实现突破乌军防线的战略目的。

这种战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突然性。

俄军的作战小组可以在乌军尚未察觉的情况下,迅速出现在其防线的后方,打乱乌军的防御部署,制造混乱和恐慌。

同时,由于作战小组规模较小,目标相对隐蔽,乌军在应对时往往难以集中有效的火力进行打击,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权衡利弊后的谨慎决策

随着战斗的推进,红军村成为了双方关注的焦点。

俄军在控制了舍甫琴科村和格罗多夫卡后,已经对红军村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从战略角度来看,发动对红军村的全面进攻似乎已经具备了条件。

然而,俄军却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战略部署。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红军村独特的城市建筑结构。

苏联时期在修建顿巴斯地区的城镇时,充分吸取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经验教训,将红军村等工业城镇按照堡垒城市的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建造。

城内的建筑坚固耐用,街道布局错综复杂,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御迷宫。

对于进攻方来说,进入这样的城市进行巷战,无疑是一场噩梦。

俄军深知巷战的残酷性和高伤亡率,他们不愿意轻易地将自己的士兵投入到这样一场血腥的战斗中去。

因此,俄军制定了一套铁钳战术。

他们计划继续加强对红军村两翼的攻击力度,逐步压缩乌军的防御空间,最终形成对红军村的三面包围之势。

在完成包围后,俄军并不打算直接攻城,而是利用远程炮兵和火箭炮等强大的火力支援,对红军村的后勤补给通道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通过切断乌军的后勤补给线,俄军试图迫使红军村内的乌军守军因缺乏物资而主动放弃阵地,突围逃生。

这种战略既可以避免俄军在巷战中遭受重大伤亡,又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红军村的控制,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明智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