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位来自美国的旅游博主走遍了亚洲国家,日本的干净,印度的脏乱,都符合他心中的认知,唯有中国,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他以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最终只能用4个字来形容,那么,究竟是哪4个字呢?

提起日本,很多外国人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日本街道很是干净,无论是城市中心,还是乡村小镇,无一不透露着一股宁静安稳的气息,其实,日本的这些街道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街道和房屋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
日本街道能够如此干净,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干净整洁是一种优良美德,这种观念深深植根在日本人的心中,在学校,老师也会教导学生们,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们必须时常清扫校园环境,自然而然大家就会共同维持校园整洁,这种做法也会被带到像街道这样的公共区域。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例如严格的垃圾分类,街道上的分类垃圾桶,日本人必须按照规定投放垃圾,甚至在每个家庭中,都会配备不同的垃圾桶用来区分垃圾。

而且,日本的环境保护法规非常完善,并且严格执行,其中就包括乱扔垃圾这种小事,都会被处以惩罚,而且因为有着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日本的垃圾可以循环使用,进一步节约了资源。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国家,保持街道整洁也是维持国家影响的重要一步了,而和日本大相径庭的当属印度了,几乎全世界都达成了共识,印度街道脏乱差到了极点。
走在印度的街头,垃圾和污水的臭味弥漫在空气中,人群拥挤,随处可见的粪便,人和动物同行,拥堵的交通。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产生了更加庞大数量的垃圾,一个普通城市就可以产生数千吨的垃圾,日常的垃圾处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人口问题也对印度的基础设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政府根本来不及更新设施,很多农村地区就连最基本的垃圾桶和公共厕所都没有,如果雨季来临,垃圾和雨水混在一起形成了大量的雨水,破旧的排水系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些污水日积月累,存在于印度的大街小巷。
况且,印度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却远远没有中国的发展速度,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印度政府也是有心无力,印度的贫民窟很多,生活在这里的印度人更是丝毫不会在意卫生问题,毕竟,他们还在考虑如果生存下去。

而在印度的传统观念中,他们在意的是心灵的干净,而不是现实生活环境的干净,也正是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的母亲河“恒河”才会成为一个细菌滋生体,而且,印度人将牛视做神圣的动物,牛会随地大小便,产生的臭味和排泄物就会散步在各个角落。

印度人没有讲卫生的意识和习惯,他们喜欢露天排便,还随手将垃圾丢在大街小巷,印度政府的工作也并不到位,制定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如同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民众不当一回事,政府也没有监管。

可以说,印度和日本完全是两个极端,印度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没有垃圾分类,没有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虽然近些年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情况,可是收效却不明显。
那么,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西方媒体的抹黑,让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产生了歧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切身感受,中国的美丽形象才得以让世界知晓。

要说如何形容中国的街道,可以用4个字,那就是“车水马龙”,一位美国旅游博主,带着他的相机,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中国的机场,宽敞明亮,随处可见的高科技设备,“这简直比美国的还要先进!”

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代表上海,一眼望去,尽是高楼大厦,交通道路错综复杂,车辆川流不息,上海的繁华让人移不开眼,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大街小巷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干净整洁的街道。
初次来到上海的每个外国人,都深深地被折服,到了夜晚,整个城市仿若灯光的秀场,如梦似幻,人们行走在外滩,享受夜晚的宁静。

作为首都的北京,集现代和古老于一体,恢宏精美的故宫,每一块砖瓦都是历史的见证,风景秀丽的园林,充满文化气息的王府井……
北京早就普及了机械化清扫,道路两旁是修整后的绿化,清爽干净的街道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地铁和空轨让整个城市在繁忙中整齐有序。

中国人在公共区域遵守着约定俗成的规定,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随处可见,而富有韵味的老街小巷成为了城市的记忆符号,夜市和小吃街为城市带来了烟火气。

每隔一段路就会有公共厕所,清洁工人为城市的干净努力着,环境卫生教育让越来越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来,中国政府大力建设公共设施,各种交通网络相互协调,每座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正是源于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