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犹太人,人们大概会有这么几个印象:曾经在二战时期遭到过德国纳粹侵害、现如今大部分的以色列人、美国背后的实控者。
以色列是第一大犹太人口国家,自从巴以冲突发生之后,人们对以色列的印象直线下降,因为直到现在,他们每天还伤害着周边的平民百姓。
美国是第二大犹太人口国家,虽然数量在三亿人口面前不算太多,但犹太人却占据着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和政坛的大部分力量。
当世界相当一部分财富握在一个为数不多的种族手中时,人们就需要打起警惕了。或许有人长出一口气表示幸好中国没有什么著名的犹太人影子,可实际上,犹太家族早在百年前就已经深深扎根了......
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犹太资本息息相关
翻开历史课本,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就是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让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鸦片的源头,就是犹太人。
大卫·沙逊的父亲是巴格达富有的银行家,沙逊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衣食无忧,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巴格达总督的首席财政官。
但一场意外让其深陷泥潭,沙逊不得不举家外逃,奔波几年,最终定居在了印度孟买。
跟家族做生意多年,沙逊拥有一个聪明灵活的头脑,他靠着自己携带的一部分财富和经济头脑成立了一家公司,随后渐渐做大做强,在最辉煌的时候,沙逊的公司几乎对所有的海陆交易货物均有涉猎。
除了普通的货物之外,沙逊有一项稳定且越做越大的生意,那就是鸦片。凭借着鸦片生意,沙逊公司很快就打出了名气。
不过孟买并不是沙逊的主要目标,他看向了更广阔还未被开发的市场——中国。
1833年,趁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利权被废,沙逊立刻趁着空子向中国运输鸦片。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欢迎,沙逊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仅三年的时间,经他手卖给中国的鸦片就达到了三万箱以上,中国的财富不断流向沙逊公司,但沙逊公司卖给中国的却是“毒药”。
为了打击鸦片销售,停止对百姓身体的迫害,清政府做出了许多努力,林则徐虎门销烟便是其中之一。
整整两万箱鸦片,就这么付诸东流,沙逊赚不了钱,便联合英国一起“讨要说法”,第一次鸦片战争也由此开启。
之后,鸦片屡禁不止,沙逊也因此将公司发展成为了印度地区的首富,此时,沙逊看到了中国的另一市场——银行。
扎根中国
彼时中国倒也不是没有银行,只是它们大都只提供简单的业务,真正的经营中心并不在中国。
于是汇丰银行来了,1864年,汇丰落地香港,此时的沙逊已经成为了一名英国公民,在香港的地界上,他是享受英国赋予的一切权利的。
在英国人的有心扶持下,沙逊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雄厚财力扎了根,他提供金银兑换,借贷等等服务,由于总部就位于香港,人们自然信任这个银行,尤其是官僚军阀,将钱存进英国的汇丰银行中,也能避免很多风险。
但此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家银行顶破了天,它能做的事情也有限。可就是这不多的权限,却再一次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对民间,汇丰开展借贷业务,让人们有金钱发展商业规模,比如说你经营得东西越受欢迎,你能借到的钱就越多。
有了钱,商人自然会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但在钱还没生钱的时候,汇丰却开始收缩口径,催还贷款。
有钱还,还好说,但借贷往往都是没钱还的,那怎么办呢?就用手里的商品来还。这个时候商人可不是商家,定价的权利不在他们手里,汇丰做的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然后获取中间的巨额利润,至于商人,亏损只能由自己承担。
除此之外,借款的还有一个“大头”,那就是清政府。彼时清政府日渐式微,不断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不已,割地赔款的钱、战争的开支、政府的开支等等,清政府承担不了,那就只能找外资银行借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是可以还上的。
可当时中国已经一团乱了,说是还,总不能等到猴年马月去吧?在汇丰银行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已拿出了一系列的关税、盐税、铁路经营权等等来还。
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汇丰吸着中国的血长大,而后深深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之上。步入20世纪,清朝覆灭,民国初起,汇丰银行逐渐蛰伏,虽然没有那么放肆,却也在不断观察着中国企业,从而趁机狠狠捞上一笔。
在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汇丰逐渐意识到了势态的变化,于是悄然退出大陆市场,只在香港续写辉煌。
历经百年,汇丰银行在香港的地位如日中天,就连大陆与香港做生意,都是通过汇丰银行进行的。
不过随着香港回归,汇丰将总部搬迁至伦敦,但中国依然是其重要市场,而新中国也愿意与其达成合作,谁曾想,汇丰的核心从来没有变过。
乱港事件中,汇丰就为不法分子提供过便利;而更著名的孟晚舟事件,背后也有着汇丰银行的影子。
可时代不一样了,中国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汇丰银行再也不能蒙蔽人们的眼睛做出伤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了。
经此以后,汇丰在国内声名狼藉,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也曾建议,在香港办一家国际银行,赋予货币发行权。如果成功,那么将会彻底取代汇丰的位置。
从19世纪到21世纪,犹太财团吸了中国上百年的血,过去的中国软弱无力,但现在的新中国却已经崛起,任何想要欺辱我们的,都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