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发表讲话,其核心观点标志着美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番讲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也令世人对俄乌战争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海格塞斯明确表示,乌克兰恢复2014年前边界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并指出这只会延长战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更重要的是,他宣布美国不会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会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形式的安全保障,这无疑是对乌克兰的致命打击。 这番话不仅让泽连斯基政府措手不及,更让许多原本寄希望于美国支持的乌克兰民众感到绝望。泽连斯基的“类北约组织”倡议,与其说是寻求替代方案,不如说是无奈之下的挣扎。法国此前提出的“欧洲军”构想,也因为自身在非洲的困境而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美国为何会做出如此令人震惊的转变呢?这与其全球战略和国内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俄乌战争持续时间过长,不仅消耗了美国的资源,也损害了其国际形象。美国国内对持续援助乌克兰的呼声越来越低,这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乌克兰的战略利益。其次,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也发生了变化。特朗普政府时期,更加关注美国自身利益,而拜登政府虽然积极援助乌克兰,但其战略目标也并非单纯为了乌克兰的胜利。 再次,美国需要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重点,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与中国的竞争中。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俄乌战争已经不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
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转变,也与它在俄乌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许多分析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在乌克兰扶持亲西方势力,这直接导致了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在此期间,美国军火商则从中渔利,向冲突双方大量出售武器装备,可谓是战争的既得利益者。一份名为《俄罗斯军事能力与进口零件作用》的报告更是揭露了令人震惊的事实:大量俄军武器装备的零部件都来自美国。 这无疑佐证了美国在背后操纵战争的阴谋论,也使得美国政府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美国这种向冲突双方提供武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延长战争,甚至可能暗中支持俄罗斯,以达到削弱欧洲,进而巩固美国霸权的目的。 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其后果不堪设想。
海格塞斯的讲话,实际上是美国向俄罗斯做出的巨大让步。这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支持乌克兰收复失地的目标,转而选择与俄罗斯寻求某种程度的妥协,以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普京一直以来坚持的谈判前提,如今得到了美国的认可。

然而,普京的目标可能远不止于此。俄罗斯最终的目标可能是吞并整个乌克兰,而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收缩,为俄罗斯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 虽然目前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但这并不意味着俄乌战争的结束。 未来,乌克兰的命运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不仅仅取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更取决于美国如何权衡自身的利益。美国对乌克兰的抛弃,暴露了其战略的短视和权力的冷酷。 而这场战争的教训,也应该引起全世界对大国博弈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我们应该警惕那些打着正义旗号,却暗中操纵战争,从中渔利的势力。 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