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为啥中了子弹要马上把子弹取出,子弹留在体内有啥后果?

向航说沏杯茶 2025-04-04 02:49:16

"小李子!你嘎哈?不能上手!你手这么埋汰,这子弹你别瞎抠!"

战壕里的老班长薅住新兵蛋子小李子就要往伤口摸的手。眼瞅着自己小腿噗噗冒血,小李急得直直叫唤:"电影里不都得把子弹取出来吗?我哪错了啊?"

老班长掏出止血带往小李小腿的位置勒:"你可别吵吵了!知道百年前美国总统咋没的不?就是让大夫拿脏手掏子弹,最后整得满肚子脓没的!"

这话可不带掺假,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挨了枪子儿,十二个大夫轮番拿手指头捅伤口找子弹,结果整出败血症,折腾俩月愣给活活耗死了,这是死的真冤,这事儿后来逼着全美的大夫学会了用酒精洗手。

那您说这铁疙瘩留在肉里能比刀伤还严重?子弹打进去可不光是钻个眼儿,它能在肉里造出个"气浪漩涡",把内脏搅和得跟刚加盐水的酸菜缸子似的。

更坑人的是这铁疙瘩自带"慢性毒药包",在肉里里多待一天就多作一天妖。为啥中弹后大夫都火急火燎要取子弹?

子弹钻到肉可不比菜刀砍的血口子,那是带着二踢脚的劲头往里夯。跟您说实话,现在五六冲的子弹转得比电驴轱辘还快,每秒钟能转五千来圈。

这铁疙瘩进了人身可不消停,先造出个海碗大的"气浪窟窿",完事就跟玻璃球似的在身子里蹦跶,碰上骨头就碎成渣渣,活脱脱在肉里搞大拆改。

我老叔的战友王叔当年在越南挨过枪子儿,子弹从他肋巴骨缝儿钻进去,把肺叶搅出个筛子眼儿,要不是战地医院拿铁钳子把碎铜片子夹干净,老爷子早撂那儿了。

这子弹最缺德是带着"脏货大礼包"。您别瞅子弹壳锃亮,里头裹的可是铅芯子,外头还沾着枪膛里的火药灰、铁锈渣子。这就好比往伤口里塞了块带细菌的埋汰铁皮,搁在热乎的肉里,细菌们可算找着大澡堂子了。

咱都知道,手指头扎个刺不挑出来都有几率感染肿成胡萝卜,何况是带重金属的子弹头?沈阳陆军总院有数据,枪伤要是不在6小时里收拾利索,化脓概率直接涨三倍。

除了细菌感染,还有铅中毒的几率呢,子弹里的铅芯子泡在血水里就跟糖块化水似的,慢慢往外渗毒,铅虽然是甜的,但是毒性是真大。

前些年哈尔滨有个老哥,二十来岁时候大腿挨过猎枪,嘣了一腿铅弹皮子,那时候就没取干净。等到了五十来岁突然开始手抖脚颤。大夫一查,好家伙!血铅浓度超标三十多倍,敢情这铅毒在他身子里攒了半辈子。

医院取出来的子弹头,表面都跟冻梨似的,净是让血水泡出来的小麻坑。

子弹碎片在身子里还能四处游走当"溜达鸡",堪比大几号的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扎在手里,也会四处游走)。去年县医院接了个患者,总说后腰杆子疼,CT一照,脊椎边上卡着颗黄豆大的子弹头!这大哥才想起来三十年前在林子打猎让流弹崩过,当时觉着不疼不痒就没管。

大夫说这铁疙瘩这些年在他身子里串门,把周围神经磨得跟麻花似的,再晚来俩月就得坐轮椅。您说这玩意儿在肉里待久了,保不齐哪天给你整个大雷。

不过话分两头,也不是所有子弹都得火燎腚似的尽快往外掏。要是子弹卡在脑瓜子要紧处,或是贴着大血管,大夫也得掂量掂量。

早几十年长春有个案例,子弹头贴在颈动脉边上,大夫们开会研究一整天才敢下刀,生怕手术钳子一哆嗦把血管捅漏了。不过这种状况十不存一,九成九的子弹还是早取早踏实。

电影里硬汉拿匕首抠子弹纯属瞎扯蛋。艺术精湛的军医到场都是先拿止血带勒住伤口上头,在伤口里塞上止血纱布再缠绷带,等送到医院再上手术台。

我爷爷的表弟当年在朝鲜战场战斗过,也是吃过冻土豆子和炒豆面的老英雄,说那时候取子弹前都得拿烧刀子给剪子消毒,现在医院里全是无菌操作,取完子弹还得拿药水冲五遍。

子弹留在身子里就像揣着个呲花炮。挨了枪子儿,头等大事是压住血,二要找正经大夫拾掇,还得记着按时打消炎针和破伤风。

可别学电影电视剧里拿火筷子硬撬,那真是老母猪拱灶坑,找死还带捎上锅台的!

0 阅读:0

向航说沏杯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