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见《勋章》是在高中教室。那会儿我正为数学题抓耳挠腮,耳机里突然飘来句“黑暗里睁眼依然是黑暗”,我后桌的眼镜兄直接打翻了墨水瓶——这歌太犯规了,前奏一响全班跟着哼。
一、从“EXO门面”到“流量核弹”的魔幻漂流
鹿晗老家在北京海淀,听名字就一股子学霸味儿。他2008年赴韩留学,明洞逛街时被SM星探相中,这运气,比中彩票还玄乎。2012年以EXO主唱、领舞、门面担当出道,舞台上一头银发,活脱脱从漫画里抠出来的美少年。
2014年解约回国,直接开启“流量明星”纪元。那会儿他的微博互动量破亿,创吉尼斯纪录,接机粉丝能把机场堵成停车场。我至今记得他戴墨镜走VIP通道,保安大叔喊“别挤了!前面是鹿晗!”的场景——敢情这哥们儿是行走的热搜体。
二、用EDM给青春开光的“音乐魔法师”
鹿晗的嗓子跟掺了蜜的威士忌似的,听着就上头。他早期走韩流偶像路线,《MAMA》里rap炸场,《History》里舞蹈卡点精准。结果转头就整出《Reloaded》系列,EDM、Trap、Future Bass玩得飞起,活脱脱音乐界“黑科技”。
最绝的是他玩“反差萌”。唱《我们的明天》时温柔得能掐出水,转眼在《有点儿意思》里玩起电音,歌迷直呼“精分”。我闺蜜评价:“这哥们儿,上一秒还是校园初恋,下一秒就成夜店DJ。”
三、从“关晓彤男友”到“佛系艺人”的跨界蹦迪
鹿晗的情史比他的歌还精彩。2017年公开恋情,微博直接瘫痪,掉粉百万。这操作,比他的高音还大胆。结果人家跟关晓彤一谈就是六年,狗粮撒得比他的舞台灯光还晃眼。
他最近搞公益,当北京首钢冰球队荣誉队员,还发起“足球第一课”项目。我瞅这架势,敢情是要当“文体两开花”的跨界王?更绝的是他计划开巡回演唱会,邓超都抢着当嘉宾——这友情,比他的舞台特效还闪亮。
四、用“黑历史”给年轻人开处方
鹿晗的歌里总藏着点“过来人”的沧桑。他写《某时某刻》记录心路历程,唱《穿越火线》主题曲燃爆青春。我听着直想往朋友圈转——当代青年谁不需要这碗毒鸡汤?
他在采访里说:“流量是蜜糖,也是手铐。”这话,比他的电音还扎心。鹿晗这哥们儿,分明是穿着潮牌的庄子,满嘴饶舌讲道理。
五、从“顶流偶像”到“自我救赎”的音乐哲人
鹿晗最近出新歌《Slow Ride》,吉他riff配人声哼唱,文艺得能当散文诗。我听着直想往星巴克跑——得点杯拿铁压压惊。这哥们儿,怕是要从“流量王”转型“音乐诗人”?
写完这篇稿子,我特意听了鹿晗的《π-volume》系列。当电子节拍和哲学思考在耳机里打架时,我突然明白他为啥爱折腾了:青春这玩意儿,就得跟生活死磕,磕出火星子才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