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活动观察记,退伍军人传授,蜜袋鼯习性,这点要掌握
蜜袋鼯,这小家伙可真是个独特的宝贝。它长得毛茸茸的,耳朵尖尖,眼睛又大又圆,那模样超级可爱。蜜袋鼯是夜行性动物,在夜间的时候特别活跃。这是它很显著的一个习性特点,而且蜜袋鼯繁殖能力相对来说不算低,在适宜的环境下,一年能繁殖好几窝呢。不过呢,养殖蜜袋鼯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习性把握这一块。
我有个朋友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里养蜜袋鼯。那里气候湿热,对于蜜袋鼯的养殖就有一些挑战。他说刚开始养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蜜袋鼯夜间活动的规律,老是按照白天活动的小动物的方式去照顾它。结果蜜袋鼯状态很不好,也不怎么吃东西。后来他慢慢摸索,发现蜜袋鼯晚上需要更多的空间活动,而且对食物的新鲜度要求特别高。像我朋友在南方养殖蜜袋鼯遇到的这种问题,很多新手都会碰到。
在北方干冷的地区养殖蜜袋鼯又有不一样的难题。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室内虽然有暖气,但是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还是需要很谨慎。有一个养了蜜袋鼯的网友分享过他的经验。他说他一开始直接把蜜袋鼯的小窝放在暖气旁边,结果蜜袋鼯老是生病。后来他才知道,蜜袋鼯需要一个相对湿度在40% - 60%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2 - 28摄氏度比较合适。他就调整了小窝的位置,还在周围放了一些保湿的东西,像那种小的水族箱用的加湿片就很不错。
说到蜜袋鼯的习性,就不得不提到它们的活动空间需求。蜜袋鼯很爱攀爬和滑翔,所以如果是在家养的话,得给它们准备足够的垂直空间,像那种多层的木质架子就很不错。我在一个养蜂袋鼯的农场看到,他们用那种天然的藤蔓植物缠绕在架子上。有一个养殖场主告诉我,这种藤蔓植物不仅可以给蜜袋鼯提供隐蔽的地方,还能模拟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像那种比较冷门的绿植,比如空气凤梨,它在室内的环境下就能生长得很好,虽然蜜袋鼯不能吃它,但是可以放在周围作为一种环境的点缀。还有铁线蕨,它叶子细长,放在养殖蜜袋鼯的地方,能增加一种自然的气息。
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退伍军人退伍后就开始尝试养蜜袋鼯。他把在部队里学到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带到了养殖当中。他发现蜜袋鼯在夜间的视力其实非常好,所以在布置它们的活动区域时,灯光不能太亮,而且最好是暖黄色的光。他参考了很多资料,又结合自己观察到的蜜袋鼯习性,做了很多小细节的调整。他说有一次他在调整灯光后的第一天晚上,就看到蜜袋鼯比以前更活跃地在架子上攀爬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掌握蜜袋鼯的习性有多重要。
蜜袋鼯在繁殖方面也有很多要注意的习性。一般来说,母蜜袋鼯的发情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在繁殖期的时候,公蜜袋鼯会变得更加活跃,会通过一些特殊的声音和动作来吸引母蜜袋鼯。有一个北方的养殖户,在繁殖蜜袋鼯的时候,就因为没有注意到公蜜袋鼯在繁殖期的这个习性,把公蜜袋鼯和母蜜袋鼯放在一个笼子里时间太长,结果公蜜袋鼯把母蜜袋鼯弄伤了。后来他咨询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才知道,公蜜袋鼯和母蜜袋鼯在繁殖期也要有一定的独处空间,不然容易产生冲突。
在养蜜袋鼯的家庭养殖场景中,食物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蜜袋鼯主要吃昆虫类食物,像面包虫就是很常见的饲料。但是单纯的面包虫营养不够全面。有个网友分享他给蜜袋鼯搭配食物的经验,他会定期给蜜袋鼯喂一些水果,像苹果、香蕉之类的。他还会用专门的蜜袋鼯营养粉混合着其他食物喂给蜜袋鼯。他说这样能让蜜袋鼯的营养更均衡。而且在不同的季节,蜜袋鼯的食物摄入量也会有变化。比如说在夏季,蜜袋鼯的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就需要多喂一点食物;在冬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会相应减少。
蜜袋鼯对居住环境的清洁度也很敏感。我认识的一个养了几只蜜袋鼯的人,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清洁,结果蜜袋鼯身上长了一些小疙瘩,看起来很可怜。后来他每天都清理蜜袋鼯的小窝,还定期更换底层的垫料。他说他用那种比较柔软的纸巾作为垫料,在南方比较潮湿的地方就很实用。在北方干燥一些的地方,还可以用那种细细的木屑当垫料,但要注意木屑不能太粗糙,不然容易划伤蜜袋鼯。而且不同的绿植摆放也对环境有影响,像绿萝这种大叶子的绿植,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放在蜜袋鼯生活的房间里可以让空气更清新。
从30天的短期观察到1年的长期养殖经验积累,每一步都对了解蜜袋鼯的习性有很大帮助。有一位养殖蜜袋鼯3年的人,他对蜜袋鼯的习性已经非常熟悉了。他说在不同的年份,他发现蜜袋鼯对季节变化的适应也有细微的差别。就像在连续几个冬天都比较暖和的时候,蜜袋鼯的冬眠或者说是半冬眠的状态就没有那么明显。这可能和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在30天的短期观察里,可以看到蜜袋鼯每天的活动高峰时段,一般是在晚上8点到12点,这个时段它们会更加活跃地寻找食物和玩耍。
在蜜袋鼯的养殖过程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它们对声音的敏感程度。我有个在农场养蜜袋鼯的朋友告诉我,他有一次在蜜袋鼯休息的时候大声说话,结果蜜袋鼯就受到了惊吓,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恢复正常的活动状态。所以在蜜袋鼯的生活区域,尽量要保持安静。他还尝试在周围种了一些比较低矮的绿植,像薄荷草,在夏天的时候既能带来一丝清凉,又能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下,薄荷草生长得很茂盛,而在北方干冷的地方,如果能做好保暖措施,薄荷草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蜜袋鼯还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如果在一个养殖场里,养殖密度过大,蜜袋鼯之间就容易发生争斗。有两个新手养殖户,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想多养一些蜜袋鼯,就把养殖空间安排得很紧凑。结果蜜袋鼯之间经常打架,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他们听取了一位有经验的养殖户的建议,扩大了养殖空间,并且在每个小区域内设置了更多可以供蜜袋鼯躲藏的地方,像那种小的陶瓷管或者专门的蜜袋鼯躲避屋。这样蜜袋鼯就有了自己的小空间,领地意识得到了满足,就很少发生争斗了。
3年的养殖时间里,养殖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个南方的养殖户发现,在雨季的时候,蜜袋鼯的情绪会变得比较低落。他就开始研究原因,后来发现是因为空气湿度太大,影响了蜜袋鼯的正常生理机能。于是他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增加通风设备,还在周围放了一些干燥的竹炭包。而北方的养殖户在冬季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保暖。有个北方养殖场主,他在蜜袋鼯的小窝周围铺上了很厚的棉花,还用了那种加热垫,能把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就保证了蜜袋鼯在寒冷的冬天能正常生活。
蜜袋鼯的眼睛在夜间能够很好地适应黑暗环境,这也是它们能在夜间活动的其中一个优势。有一个养蜜袋鼯的人分享说,他在晚上的时候观察蜜袋鼯,发现它们在黑暗中能够迅速找到食物和自己的栖息地。这说明蜜袋鼯的眼睛构造很特殊,它们对微弱的光线很敏感。所以在布置蜜袋鼯的生活环境时,不能有那种强光直射,也要避免突然的光线变化,不然会让蜜袋鼯不适应。
蜜袋鼯的繁殖习性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的某些地区,因为食物资源比较丰富,蜜袋鼯的繁殖周期可能会更稳定一些。而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可能需要人为地提供更多营养丰富的食物,来保证蜜袋鼯在繁殖期的健康。有个网友就说他在北方养蜜袋鼯,为了提高繁殖成功率,会在繁殖期专门给蜜袋鼯准备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像昆虫粉混合鸡蛋黄之类的,效果还很不错。
蜜袋鼯在爬行或者滑翔的时候,它们的尾巴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这一点在它们的野生习性和人工养殖环境下都是一样的。我曾经在一个蜜袋鼯养殖场看到,那些尾巴健康完整的蜜袋鼯在活动的时候更加灵活自如。而那些尾巴有伤病的蜜袋鼯,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养殖蜜袋鼯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它们的尾巴,不能让尾巴受到伤害。
2个月的养殖时间,也能发现很多蜜袋鼯的习性细节。比如在这两个月里,可以观察到蜜袋鼯的换毛情况。蜜袋鼯换毛的时候,需要摄入更多富含营养的食物,像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坚果类食物。一位养殖蜜袋鼯的人就分享过,他会在蜜袋鼯换毛的时候给它们喂一些杏仁、腰果之类的。他还说不同的蜜袋鼯换毛的顺序也不太一样,有的是从头部开始,有的是从背部开始。
在蜜袋鼯的养殖场景中,不管是家养还是养殖场养殖,都要注意疾病预防。蜜袋鼯很容易感染一些细菌和寄生虫。有养殖户因为没有定期给蜜袋鼯做驱虫,结果蜜袋鼯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他按照兽医的建议,每个月给蜜袋鼯做一次体内外驱虫,蜜袋鼯就慢慢恢复了健康。而且在不同的季节,驱虫的频率和药物的选择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夏季,寄生虫活跃的时候,驱虫的频率就要高一些。
蜜袋鼯的习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需要养殖者不断地去观察、去总结。从它每天的活动时间、饮食习惯,到它的繁殖、健康等各个方面,都和它的习性息息相关。不同地区的养殖者在养殖蜜袋鼯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也会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那么,你在了解蜜袋鼯的习性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的情况呢?这是值得每一个热爱蜜袋鼯养殖的人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