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总以为三焦不通就是瘀,只要活血祛瘀就行。其实,三焦不通并不那么简单,以下是基于三焦的三大核心功能(通行元气、水液代谢、气机升降)失衡引发的三焦不通进行分析,包括病因病机以及如何辨证论治。
一、通行元气功能失常
三焦为“元气之使”,是元气运行的通道。元气不足或阻滞,可导致全身脏腑功能低下。
1、元气不足型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耗损、年老体衰或劳倦过度,导致元气生成不足,三焦推动无力。【症状特征】:全身虚弱:乏力懒言、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脏腑失养:呼吸短促(肺气虚)、腰膝酸软(肾气虚)、消化不良(脾气虚)。舌脉: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治疗法则】:补益元气,温通三焦【参考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等)——补中气,升提元气。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肾阳,激发元气。【加减】:兼血虚:加当归、阿胶;兼水湿停滞:加茯苓、泽泻。
2. 元气阻滞型
【病因病机】:痰浊、瘀血或寒凝阻塞三焦,元气通行受阻。【症状特征】:局部胀痛或冷痛(如胸胁、腹部)。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或局部水肿。舌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治疗法则】:通络散结,疏导元气【参考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牛膝等)——活血化瘀通络;阳和汤(麻黄、熟地、鹿角胶等)——散寒通滞,温化寒凝。

二、水液代谢功能失常
三焦为“水道”,协调全身水液输布。水液代谢失调多表现为湿、痰、水饮停聚。
1. 湿热壅滞三焦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邪气,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弥漫三焦,水道壅塞。【症状特征】:头身困重、口苦黏腻、小便黄赤、大便黏滞。皮肤油腻或湿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法则】:分消湿热,通利三焦【参考方药】: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等)——宣上、畅中、渗下;甘露消毒丹(黄芩、茵陈、连翘等)——清热解毒利湿。
2. 痰饮水停三焦
【病因病机】:脾虚失运,水液聚为痰饮,停滞三焦。【症状特征】:胸膈满闷、咳痰清稀、肢体浮肿(尤其是下肢)。舌胖大苔白滑,脉濡缓。【治疗法则】:温化痰饮,通调水道【参考方药】: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阳化饮;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利水渗湿。

三、气机升降功能失常
三焦为“气机之枢”,气机升降失调可致脏腑功能紊乱。
1. 气滞三焦(实证)
【病因病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于三焦。【症状特征】:胸胁胀满、嗳气频繁、腹胀肠鸣。情绪波动后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法则】:疏肝理气,畅通三焦【参考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川芎)——疏肝解郁;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调和肝脾气机。
四、鉴别诊断
1、【气逆】:胃气上逆(呕吐)、肺气上逆(咳喘)。治法:降逆和胃(旋覆代赭汤)
2、【气陷】: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久泻)。治法:升提中气(补中益气汤)。3、三焦功能常相互影响,如气滞可致水停(气不行则水不化),需结合病机灵活用药,不可机械分割。
五、总结:三焦辨证的核心思路
1、通行元气——关注元气虚实,虚则补,实则通。
2、水液代谢——辨湿热、痰饮,分消走泄。
3、气机升降——调畅肝脾气机,升陷降逆。
重要提示:以上用药仅供参考,三焦不通并非都是瘀,还有其它多种原因,所以在辨证诊断时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好历害的用药.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