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了,之后,按照主席的指示,咱们中国的志愿军战士就奔赴朝鲜去打仗。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跟着一块儿去了。
可是朝鲜战争刚打了没多久,远在中南海的主席就得到了一个悲痛的消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了。
可当时他和妻子刘思齐才成婚没多久……
一、喜结良缘嘿,你知道吗?刘思齐和毛岸英那可是很有缘分的。早在刘思齐出生的好几年前,主席就做出了预言。
那是主席还在武汉的时候发生的事儿,主席偶然间认识了刘思齐的父母。真没想到,他们三个人一见面就特别投缘。
之后,这三个人老是凑在一块儿聊天,聊当下中国的情况,还有共产党人的将来……
主席随着了解不断加深后说道:“你们俩成婚以后,要是生个女儿就好了,我有三个儿子,咱们能结为亲家。”
那时候刘谦初跟他妻子张文秋才刚刚确定恋爱关系,还没结婚。后来主席就离开武汉了,这事儿,当时也就当成个玩笑话。
在时局动荡的年月里,谁都不知道啥时候能有下一次见面。
主席再次见到刘家人的时候,已经过了11年。那是在延安的一场话剧演出里,刘思齐在剧里演一个孤儿。
主席第一眼看到这个小女儿就特别喜爱。当听到她的父母是刘谦初和张文秋时,主席更是感慨真有缘。
他怎么都没料到,当年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结果这两人还真就有了个女儿。后来,主席就说想见见刘思齐的父母。
就在这个时候,年纪还小的刘思齐对主席说:主席,你见不着我爸爸,我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
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就更心疼这个年幼的女孩子了,主席安慰她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
刘思齐两岁的时候就没了父亲,她心里一直特别渴望能有个父亲。听了主席的话,马上就点头了。
可因为打仗,主席都还没来得及好好表现出慈父的那种感情,刘思齐就又得走了。这一走,又差不多是十年。
再次见面的时候,刘思齐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边,主席一听说自己的干女儿到了延安,就把其他事儿都推掉,第一时间赶去看望。
但是,多年没见的刘思齐见到主席的时候,显得特别腼腆。主席就笑着说:“小思齐都长大了,连爸爸都不认得了!”
之后,主席常常让刘思齐到自己家里玩。就在这个时候,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刚见面的时候,他俩还有点尴尬。
不过,在有了接触之后,他俩都被对方给吸引住了。然后,联系就变得很密切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因为某些原因,他俩又不得不分开了。
跟主席告别后,刘思齐就和母亲走了。不过她走了之后,一直和毛岸英有书信联系,一直到1948年的时候,刘思齐才又回到延安。
主席听到这事儿之后可高兴了,知道这件事以后,主席就跟一个为儿子操心的老父亲似的,马上就去找刘思齐的母亲询问意见了。
张文秋有着先进的思想,对儿女的事情也特别看得开,她觉得孩子们乐意就成。
于是主席马上就和张文秋商量他俩的婚事了。随后就把婚事定在开国大典之后。
当天那场婚礼规模虽小,可党内的领导都来参加了。
婚礼上,主席说自己没啥能送给两位新人的,那就把一件大衣当作新婚礼物送给他们吧。
主席说完话后,毛岸英打趣地说:“爸,我结婚,你就给我这个!”
“我干女儿都嫁给你了,我都还没吭声,你倒好,还找我要东西?”主席笑着打趣道。主席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全笑了。
二、你就是我的女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一开始,咱们国家可没打算掺和到这趟浑水里去。
但是主席高瞻远瞩,朝鲜战争刚打了没多久,主席就觉察到,这场战争也许不只是朝鲜半岛的内战。
嘿,你瞧,韩国那边老是打败仗之后,美国,为了自己那点利益,一下子就派兵跑到朝鲜战场上去了。
金日成所在的朝鲜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他那边有请求了,主席哪能坐视不理?而且这就好比嘴唇要是没了,牙齿也会觉得冷(唇亡齿寒嘛)。于是,在1950年10月,中央就正式决定出兵朝鲜了。
那时候,刘思齐和毛岸英才刚结婚不久。可毛岸英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奔赴朝鲜战场,去保卫祖国。
他是这么说的:在这个时候,我就只是个中国人!
可毛岸英不想让妻子担忧,所以他没跟妻子讲自己要去朝鲜战场的事,就说有公务得出去出差,叫妻子别担心。
和妻子告别后,毛岸英就跟着彭老总朝着朝鲜出发了。
当时儿子要去朝鲜战场,身边好多人都不赞成,都劝主席别让毛岸英去。可主席讲:“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得担起责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的第二个月,远在中南海的主席收到了彭老总反复斟酌后写来的一封信。信里,彭老总说毛岸英牺牲于美军的炮火之中。
主席看到来信后,独自在办公室坐了一整夜,心里那悲痛,简直没法说。可刚强的主席硬是没掉一滴眼泪。
毛岸英离开之后,刘思齐常常会去主席住的地方看望主席。刘思齐,最主要就是想从主席那儿打听毛岸英的消息。
刘思齐每次询问的时候,主席老是敷衍她,说毛岸英太忙了,所以没回信。可这事儿,就像纸包不住火一样,终究是瞒不住的。看着刘思齐满是期待的眼神,主席就决定把事情真相告诉她。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传来,刘思齐当时就瘫坐到地上了,眼泪不停地流。看到刘思齐这样,主席也悲痛到了极点。
瞧着主席那有些木然的神情,刘思齐大喊了一声“爸爸”,就一头扑进主席怀里哭了起来。
主席安抚着说:“思齐,打今儿起,你就做我的女儿!”
三、长子杨小英之后,刘思齐就陷入了悲伤里,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主席看到刘思齐这样,心里别提多疼了,都看在眼里。
毛岸英牺牲后没多久,主席就有了让刘思齐改嫁的想法。主席说过:“咱们毛家可不能一直耽搁人家小姑娘。”
可刘思齐一直深陷于毛岸英牺牲的悲痛里走不出来,这时候主席也不好去劝。
一直等到刘思齐顺顺利利地完成了所有学业,工作也稳定下来后,主席认为时机到了。
可是主席提到这事的时候,刘思齐却拒绝了,她不愿意改嫁。
之后,主席就老是提起这事儿,那架势就跟“老父亲催婚”似的。而且,主席还到处托人给刘思齐介绍对象。就在这个当口,罗瑞卿走进主席的办公室,向主席推荐了一个人。
从苏联留学回来的杨茂之,罗瑞卿介绍过后,主席虽然对这个年轻人印象不错,可还是得见了面才能确定。
后来,主席见到了杨茂之。这个杨茂之是个很敦厚老实的年轻人,主席看了可满意。在罗瑞卿帮忙牵线搭桥之后,这两个人就开始有接触。
随着慢慢深入的了解,刘思齐的心也一点点敞开了。到了第二年,他俩顺顺当当成了婚。成婚没多长时间,长子就出生了。
刘思齐为了纪念毛岸英,给他取名叫杨小英!
结语打仗哪有不牺牲的?就像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前辈们说的:“要是咱们今天不打这仗,那咱们的孙子就得打!”
今天咱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都是前辈给咱们扫平了障碍。现在中国人能挺直腰杆,这里头就有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前辈们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