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孙元良,曾是黄埔军校的才子,蒋介石的爱将,拥有战场上的赫赫功勋。
提到他,许多人想到的却不是“抗日名将”,而是“逃跑将军”或“好色将军”的不堪称号。
他立过战功,却多次在战场上临阵脱逃;他身为一名高级军官,却因贪恋美色、享乐无度而名声狼藉。
他为国民党立下汗马功劳,却因种种负面行为,成为人们口中的“反面教材”。
1904年,孙元良出生在四川成都华阳县,父亲是清朝的一位小官吏,但家境殷实,尤其年逾六旬才得此子,自然百般宠爱。
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对孙元良的学习十分支持,孙元良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考入了著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与许多后来著名的将领同窗。
在军校中,他刻苦训练,成绩优异,毕业后获得连升数级,年纪轻轻便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孙元良也确实在一些战斗中表现出色,尤其是早年参与北伐战争和东征时,屡次被表扬,前途一片光明。
孙元良的光辉岁月并没有持续太久,与其他名将不同,他并没有凭借早期的功勋继续累积声望,反而因为一系列“逃跑”事件让自己蒙上阴影。
第一次出名的“逃跑事件”发生在他早年对抗孙传芳的战斗中。
当时孙传芳势力强大,作战经验丰富,而孙元良虽有冲劲,但缺乏实战经验。战斗中,孙元良的部队遭遇夜袭,情况紧急,按理说作为团长,他应该迅速指挥部下组织反击。
面对混乱的局势,孙元良心生惧意,竟然悄悄放弃指挥,独自逃离。部队失去主心骨,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次逃跑的举动让他名声扫地,蒋介石得知后雷霆大怒,甚至扬言要将他就地处死。
考虑到孙元良一贯忠诚且年轻,蒋介石选择“法外开恩”,只是让他去日本留学深造,希望他学成归来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留学归来后,孙元良的确有一段时间表现得改头换面。1932年,一场与日军的战斗中,他果断反击,获得了不小的战果。这种“勇敢”并未维持太久。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期,孙元良再次因为“逃跑”受到指责。
当时,南京局势岌岌可危,蒋介石已经下达了弃城的命令,各部队逐步有序撤离。
孙元良原本应带领他的部下为主力军撤退争取时间,但他却选择优先保全自己,悄悄换上便装,躲进了南京的一家妓院,甚至与老鸨称母子关系,躲了好几天才出城。
这件事被发现后迅速传开,他的名声一落千丈。
这次逃跑不仅让他蒙羞,也直接导致了他麾下精锐部队的惨重伤亡,许多士兵被俘后惨遭杀害。逃跑事件后,他依旧获得“官复原职”的机会,蒋介石对他数次宽容,也令人费解。
在战场上屡次逃跑的孙元良,在私生活中更因贪恋美色而臭名昭著。
抗战期间的淞沪会战,孙元良的部下“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以少敌多,振奋了民心。上海民众感激军队的英勇表现,纷纷组织慰问团前往慰问士兵。
一次,上海的女学生们带着慰问品来到孙元良的军营,孙元良对其中一位容貌姣好的女学生产生了兴趣。他开始向她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光辉战绩”,并试图让对方多留几天。
有位副官看不下去,婉转地提醒他:“孙师长,战事紧急,大家可都还在前线啊。”
可孙元良却毫不在意,笑道:“英雄嘛,总是难过美人关,没什么的!”
他不顾军人的形象,言行中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得意,仿佛他对“美人”拥有某种天然的特权。
解放战争时期,孙元良继续他的“逃跑”本色。
1948年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陷入包围,战事逐渐不利,而孙元良察觉到战局已经失控,决定再次“抹油脚底”。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快速撤离,丢下了大批士兵在原地苦苦支撑,最后这些士兵几乎全部被解放军歼灭或俘虏。
孙元良的逃跑行径引发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不满,不少将领私下评论道:“孙元良是见风使舵的高手,哪有真正的胆气!”
蒋介石也终于对他失去信任,剥夺了他的兵权。
1950年国民党撤至台湾后,孙元良彻底结束了军旅生涯,转行经商。
在台湾,孙元良并未再提起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而是以商人的身份继续生活下去。
凭借广泛的人脉和灵活的社交手段,他在商界颇有成就,担任了一家针织公司的董事长,还赚取了可观的财富。
晚年生活中,他还曾旅居日本,生活悠闲,最终享年103岁。他的军旅生涯虽争议不断,但在商界,孙元良倒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在孙元良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战场表现,而是他的第五子——秦汉(本名孙祥钟)的成就。
与父亲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秦汉选择了演员的道路,并凭借俊朗的外表和出色的演技成为70年代家喻户晓的影星。
秦汉在琼瑶剧中表现亮眼,饰演的多情男主角成为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他与林青霞的恋情更是轰动一时。
秦汉的人气一度覆盖整个华语地区,在台湾、香港及东南亚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孙元良一生爱财好色,虽身为将军却难以担当重任,以逃跑和贪婪而名声不佳。
而他的儿子则以艺术造诣和清新形象,在娱乐圈中立足,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父子的不同抉择和成就,似乎在冥冥之中给出了关于责任、勇气和道德的某种解答。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研究院| 孙元良缘何引争议——中国历史研究院2019-06-25 1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