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招聘限35岁以下引争议,35岁+职场困境何解?

树茂 2025-02-20 13:28:23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一则招聘环卫工人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持有汽车驾驶证照者可放宽至40周岁”的公告,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在大众普遍认知里,环卫工人多为年龄偏大的从业者,这一“年轻化”的招聘条件,无疑打破了常规认知,也让本就敏感的“35岁职场门槛”话题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该街道此次招聘的岗位包括搬运、司机等,主要负责生活垃圾人工装桶、搬运及转运处理,工作需在夜间和凌晨作业,劳动强度较大,对体能要求较高,基于此设置了相应年龄条件。但即便有合理的岗位需求因素,这种“一刀切”的年龄限制做法,依然难逃大众的质疑。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除了规定禁止使用童工和退休年龄外,并未对劳动年龄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新市街道办此举,无疑是在法定框架外私自增设门槛,涉嫌违反劳动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这种年龄歧视行为,不仅剥夺了35岁以上人群平等竞争的机会,更向社会传递出一种错误信号,加剧了人们的年龄焦虑。

一直以来,35岁仿佛成了职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前程无忧发布的《“35岁+”人群就业压力观察》报告显示,超六成“35岁+”受访者处于非管理岗位,七成表示最近一次职业晋升在35岁以前。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35岁以下优先”甚至“只招35岁以下”的招聘要求屡见不鲜。很多企业认为,35岁以上的员工精力和创新能力下降,且薪资要求较高,“性价比”不如年轻人。

可事实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有着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经过多年职场打拼,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行业洞察力敏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熟稳重。

多年的工作经历还让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在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为项目推进、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且,35岁以上的人通常对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规划,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做出更理性的职业选择,工作稳定性也更高。

以教师行业为例,资深教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往往更出色;在医疗领域,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面对复杂病症时,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沉稳。这些都充分说明,年龄并非衡量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心智,同样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面对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年龄歧视,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努力,试图打破这一不合理的“门槛”。在每年的全国和各地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打破“35岁门槛”,构建合理的用人观念;2025年国考中,也对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年龄限制,将年龄上限放宽到40周岁以下 。

此次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已认识到岗位条件设置不合理、考虑不周全的问题,并表示将立即整改,对岗位条件进行调整优化。这一积极的回应,也让人们看到了打破年龄歧视的希望。

要彻底消除职场年龄歧视,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企业应摒弃对年龄的偏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更加注重人才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实现各年龄段员工的优势互补,让不同年龄段的员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政府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年龄歧视行为,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还应加大对35岁以上人群的职业培训投入,帮助他们提升技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整个社会也需要营造一种尊重不同年龄段劳动者的氛围,改变对35岁以上职场人的刻板印象。

35岁不是职业的终点,更不应成为就业的枷锁。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追求职业发展的权利,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市场能更加公平、公正,让35岁以上的职场人不再因年龄而被拒之门外,让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

0 阅读:2

树茂

简介:专注于情感分析,人生励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