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诏书固定开头格式奉天承运的由来

知历史 2020-06-24 10:03:03

后世的人们,都知道皇帝诏书上,有着固定的四个字开头——奉天承运。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开启这个开头模式的人,除了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位就是一代智者、时任明朝大学士太史令的刘伯温。

初登帝位的朱元璋

话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登上了皇帝宝座,明朝开国,是为明太祖,改元洪武。

新皇登基,封赏群臣。

虽然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个大学士太史令的官职,但是,朱元璋对他相当倚重。至少不输于李善长和徐达两位左右丞相。

或者说,初登帝位的朱元璋,这是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许多事,朱元璋都是与身边的几个谋士反复磋商后才定下来的。

特别是对于刘伯温的意见,朱元璋仍能采纳。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却对文化人十分关爱。可能这就是互补

吧!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经常会下诏书和读奏折。对于诏书和奏折的繁琐行文格式,他只是用眼看和读,用口说,就感觉太罗嗦,何况大臣理解和执行了。

改,说了半天,云里雾里的,还不知所云,必须得改。

朱元璋让刘伯温修改诏书开头

这一天,在御书房,皇帝朱元璋宣太史令刘伯温觐见议事。于是,君臣有了下面的对话:

“刘爱卿,昔日皇帝下诏书时,是怎么开头的?”朱元璋问刘伯温。

刘伯温说:“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

“此话是什么意思?”

“即上天眷之意。”

“原来如此。朕觉得,此语太拗口、太罗嗦了。而且,连朕自己都不明白其深意,还怎么去诏告天下人呢!”朱元璋实话实说。

“这是老规矩。”刘伯温也如实回答,没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规矩也要打破,皇帝只是承天命而行使职权,也就是说,是在执行天命。让人听了不够谦虚的,还是改动一下为好。”皇帝是金口玉言,皇帝说改就能改。

“怎么改呢?”刘伯温继续听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运应运而生

朱元璋背着手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若有所思地对刘伯温说:

“朕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是奉上天之命而行,要体现出这层意思,具体用什么词,爱卿,动动脑筋吧!”

皇帝给出了范围,这事儿就成功了一半。

读了这么多年书,一举就高中进士的刘伯温,可以说是通古今,晓世事,文才武略无所不能。即使是皇帝突然出题,当然也难不倒他。

刘伯温摸着脑门,又拍了一下,似乎就脑洞大开了,说:“有了,不知圣上以为可否?”

“说说看!”朱元璋鼓励着。

“奉天承运。”刘伯温只简短地说了四个字。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

朱元璋闻听重复念叨了二遍,然后眉梢一挑,高兴地接着说:“就是说,我们都是执行上天的命令行事。很好,一言以敝之,言简意赅,很好啊!”

皇帝说很好,那就是很好。

总结

因此,明清两代,凡是皇帝诏书,开头都用了“奉天承运”这四个字,作为固定的开头格式。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