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现在的小花几乎没一个能打,要演技没演技,吃又吃不了苦,完全就是花瓶。
就在这么多的花瓶之中,只有赵丽颖一直以来作品和口碑都双双在线,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85花转型成功的第一人,居然在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惨遭“滑铁卢”。
本身清明档期所有的影片全都“扑街”了,只剩一个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还在苦苦支撑,但这部电影的票房增高的同时,口碑却越走越低。
就连央视都请了专家来点评这部电影,最后的评语是:“失真和扭曲”,更有人直指赵丽颖塑造的角色是完全失败的,那么这部电影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向阳花》的故事讲的是刑释女性在底层挣扎,想要的是撕开社会偏见,展现生命韧性,这主题简直是冲着各大电影节去的。
宣传片一放,赵丽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往镜头前一杵,观众的期待值瞬间拉满,毕竟谁不喜欢看一部既能戳泪点又能引发深思的现实主义大片呢?
钟丽丽教授也说了,这选题九分没跑了,要知道九分,那可是能和国际名导掰掰手腕的分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影片一上映,问题就暴露得像个筛子,剧情想讲苦难,却偏偏把苦难堆砌成了“苦难超市”。
女主高月香和黑妹出狱后,生活简直是灾难片标配,又是被欺辱、被打压、被歧视,遇到的每一个路人甲乙丙丁都像是从“恶人培训班”毕业的,坏得毫无理由,坏得莫名其妙。
导演似乎觉得,只要把所有能想象到的苦难往主角身上砸,就能让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
可惜观众不是傻子,这种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非但没让人共情,反而让人觉得像在看一部低配版狗血剧。
更离谱的是,影片连基本的逻辑都守不住,高月香一边哭诉“卫生巾都买不起”,一边却能豪气冲天地买酒抽烟。
这种细节上的自相矛盾,简直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钟丽丽教授毫不留情地指出,这种“表面困境”的堆砌,完全忽略了心理层面的刻画,显得“非常浮,非常假”。
浮?假?这话可真是把片方的脸打得啪啪响。
更别提影片对现实的“无知”了,刑释人员出狱后,国家有职业培训、有心理辅导、有社会帮扶,这些在《向阳花》里统统不见踪影。
主角们出狱后仿佛被扔进了真空地带,像白纸一样无知,像野草一样顽强。
这哪是现实主义?分明是导演和编剧的想象主义!难怪钟教授一脸痛心疾首,直言这电影“失真扭曲”,片方这波操作,真是把“现实主义”三个字踩在地上摩擦。
剧情硬伤之下,人物塑造更是致命如果说剧情是《向阳花》的硬伤,那人物塑造就是它的致命伤,影片的主角高月香,本该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赵丽颖的演技不可谓不用心,哭戏、爆发戏、隐忍戏,样样不落,可惜再好的演员也架不住烂剧本的拖后腿。高月香的设定,简直是个逻辑黑洞。
她在监狱里待了那么久,按理说多少该懂点法律常识吧?结果呢?
被人怀疑偷东西,她直接当众撕衣服让人搜身,被老板欠了300块工资,她居然委曲求全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最后还靠暴力解决问题看,这叫人物成长?这叫人物崩塌好吗!
钟丽丽教授一针见血:高月香的行为“非但无法共情,还让人觉得无脑”。
这评价可真是毫不留情,观众看着屏幕上的高月香,估计都在心里默默吐槽:姐,你好歹是个劳改过的人,能不能有点脑子?
其他女性角色也好不到哪去,胡萍监狱大姐大,胳膊上刺青,性格粗犷,按理说该是个复杂反派吧?
结果编剧脑子一热,让她接个电话就秒变圣母,给爷爷奶奶献血,中间连个心理转变的过程都没有。
这角色薄得像张纸,观众看了只想翻白眼,还有邓管教,堪称全片最“圣母”的存在,为了犯人付出一切,最后还被骂得狗血淋头。
群像塑造更是灾难,影片想讲女性之间的姐妹情,结果硬生生拍成了“哥们义气”。
高月香和黑妹的互动,不是打架就是吵架,哪有一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韧性?钟教授说得好,女性该有“韧劲儿”,而不是这种男性视角下的称兄道弟。
整部电影的女性角色,仿佛都被塞进了“男性滤镜”里,失去了灵魂,变成了一个个行走的工具人。
赵丽颖真的演得不好吗?说实话在赵丽颖,作为“85花转型第一人”,从《陆贞传奇》到《知否知否》,再到《风吹半夏》,一路走来,堪称内娱的励志典范。
生子后她的作品虽然产量少了,但《与凤行》《第二十条》依然让人看到了她的实力。
尤其《第二十条》里那个绝望的哑女,站在天台上泪流满面的画面,直接把观众虐得心碎,
说实话在这一次《向阳花》赵丽颖的演技也算是经历而为。
可惜高月香这个角色从根儿上就立不住,赵丽颖再怎么演,也救不了这个逻辑崩坏的剧本。
钟丽丽教授点评时,虽然说高月香的塑造“非常失败”,但矛头更多指向了编剧和导演。
也就是因为这个,网上更是吵翻了天,支持者觉得,影片展现了刑释女性的生存困境,黑暗得真实,震撼得动人。
他们振振有词:现实中比这还惨,电影为啥不能夸张一点?还有人搬出荀子“人性本恶”的观点,试图证明片中那些“无缘无故的恶”其实很有道理。
反对者则完全不买账。他们吐槽剧情失真,人物单薄,逻辑漏洞多得像筛子,有人甚至直言:这电影就是在消费苦难,拿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当噱头,恶心至极。
还有网友感叹,现实主义电影不该是这样,应该有深度、有共情,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悲情。
两拨人吵得热火朝天,热搜都上了好几轮,愣是把《向阳花》吵成了“现象级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