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向中国示好,总理莫迪不仅一反常态地,开始在国际上高调夸赞中国,更是宣布放弃“取代中国”制造业计划。
要知道几十年来,印度可是一直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尤其是中国崛起后,印度可是在各领域都与中国作比较,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更是曾发誓要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那么如今这印度突然示好,究竟是在打什么算盘呢?我国是否需要防范印度呢?

自从1950年中印建交,中印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一直觊觎我国灵虚,总是想要侵占我国的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另一方面,则是印度多次在边境挑衅,最终都被我军击败了。
尤其是1962年,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印度家门口,这场战争,给很多印度人都留下了心理阴影,尤其是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晚年更是在回忆录中写道,很后悔与中国开战。
因为后来中国发展越来越好,印度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很多印度人都认为,是1962年战争失败后,把他们的“国运”给打没了。

虽然1970年之后,我国曾主动向印度示好,希望可以改善中印关系,但印度却一直很冷淡,即使后来印度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不是说因为咱们和印度关系好了,而是印度权衡了自身利益后,最终投出的那张赞成票。
从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拉帮结派,但印度却保持中立,并与南斯拉夫等国家一起,展开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这里也有印度的小心思,那就是他想要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

结果他想要的位置,却一直被中国稳坐,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如今不仅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很多方面,还已经把美国甩在了身后面。
印度再看看自己除了“生孩子在行”,其它方面,几乎是事事无成,他对中国就更充满敌意了,特别是在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对华态度一直很强硬,美国也是抓住机会,频频向印度示好,妄图用印度来制衡中国。
当时很多美西方企业,都加大了对印度的投资力度,印度也开始做美梦,妄想着有一天,自己真能够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结果5年过去,印度制造业不仅没有崛起,反而还走起了下坡路。
大量外资撤离印度,甚至还给印度,取了“外资坟场”的外号,搞得全球投资者,都不敢轻易去印度投资了。

看一组数据,过去5年,印度制造业的GDP占比下降了1.1%,经济发展也陷入困境,眼看着印度是“扶不起的阿斗”,美西方也都开始疏远印度,尤其是美国,还把印度当成了“回血包”,不仅搞经济收割,还搞贸易制裁。
眼看着印度是一天不如一天,当初莫迪为了大选做的承诺,也都没有兑现,莫迪在印度的支持率大跌,搞得他自己都没信心了,于是为了谋发展,莫迪又把目光看向了中国,因为他终于发现,离了中国,印度只会加速完蛋。

这一次莫迪向中国示好的同时,他还放宽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限制。
从这里咱们就能看出来了,印度此举,是为了让中国企业,还能够继续去印度投资,希望中国可以加大与印度的由往来,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能拉印度一把。
说起来印度虽然奇葩,但不可否认,印度有着人口红利,也有着很大的市场,如果中企想要出海,印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印度的口碑,都被印度自己给搞砸了,很多中国企业都曾在印度被割韭菜,比方说小米、oppo、vivo这些手机品牌,还有上汽集团在印度投资的MG汽车生产线,也被印度恶意收购,丧失了控股权。
所以无论印度给出什么诱人的条件,中企去印度投资,都要谨慎再谨慎,毕竟去的时候,印度各种许诺好处,等到咱们生产线建起来了,印度政府就会想尽办法,把咱们的工厂,变成他们的所有物,还会动不动就开出巨额罚单。

对于印度来说,他还是想要发展制造业的,但他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国内基建差,工业基础也薄弱,他就只能先把外企骗过去,偷技术、偷生产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才会被叫“外企坟场”。
因此这一次的印度示好,我们还是要多加警惕的。

一方面,是要保护咱们的中国企业,避免被印度窃取技术,投资打水漂;另一方面,印度可是有名的“墙头草”,印度和土耳其一样,经常拿中国去向美国谈条件,说白了就是两边下注, 尤其是咱们和印度的边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是要小心被印度“背后捅刀”。
否则咱们若帮助印度谋发展,等到印度真发展起来了,他一定会再次将炮口,对准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