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OpenAI上线的人工智能新模型ChatGPT的余温尚未褪去,DeepSeek的突然出现又引发了新一轮“冲击波”。2025年1月20日,性能对标 OpenAI o1 正式版的DeepSeek-R1正式发布,并同步开源模型权重。一时间华尔街焦虑、硅谷巨头恐慌,英伟达的“算力信仰”随时可能被动摇,于是英伟达市值一周蒸发5520亿美元;同时,以微软为首的科技巨头已经纷纷下场无缝连接DeepSeek-R1模型服务[1]。OpenAI、ChatGPT、DeepSeek-R1、泰山搬运垃圾的机器狗、2024春晚舞台上甩手绢扭秧歌的机器人……,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未来AI产业的新发展与新格局。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法律领域。比如,2024年4月3日普华永道就宣布在中国香港地区引进行业领先的法律人工智能平台Harvey AI,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其税务及法律部门提供的广泛服务中,旨在通过前沿科技大幅推动其顾问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效率,继而增强其在税务及法律等领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2]。可见AI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还为家事法律领域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下文旨在就AI对法律领域的影响和在家事法律领域的初步应用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大家后续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3]。
一
AI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改变着传统法律服务的模式,在各法律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具体表现在:
(一)法律AI工具发展多样,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国内法律人使用较多的AI工具主要分为几类:生成式AI工具:如通义法睿、AlphaGPT、ChatLaw等,能自动化生成法律文书或专业分析报告;语音识别与翻译工具:如秘塔 AI:具备 AI 翻译功能;有道 AI:在文档翻译、语音翻译等方面表现出色,可帮助法律人士处理多语言的法律文件;智能推荐工具:如MetaLaw,能根据输入的争议焦点或关键词,精准检索法律判例,并提供个性化推荐案例;智能助手工具:如法行宝、得理律助,可基于自然语言与人对话,回答法律问题、辅助案情分析等;其他辅助类的工具(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 AI专有工具):如Adobe Photoshop,结合 OCR 技术可处理一些包含图片的法律文档。而在国外,法律人使用的AI工具也有很多种,常见的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类的工具:Harvey AI、Casetext 的 CoCounsel,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支持合同或案例分析等服务;提取式人工智能类的工具:如LexisNexis 的 Lex Machina、ROSS Intelligence,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回答法律问题,协助律师进行法律分析或研究。
(二)法律AI应用场景广泛、不断扩大。目前法律AI工具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法律检索及案例查询。法律AI工具可以根据法律人士设定的关键词、主题、检索要求,理解自然语言的提问,快速地从海量的法律法规及案例库中精准定位,高效检索出与检索需求匹配的内容,为法律人士节省大量人工查找资料的时间。2.文书撰写和报告生成。根据输入的案件信息和文书写作需求,法律AI工具可帮助一键式快速生成各类法律文书初稿,如起诉状、答辩状、申请书等,大大提高法律文书撰写效率。3.合同审查和文书检查。工具可通过对大量法律文书的学习,形成校对规则,智能检索并进行合同文本审查或检查文书中的语法错误、逻辑漏洞、法律条款引用错误等常见问题,大大提升检查或审查的效率及质量。4.智能咨询和辅助客服。基于其知识图谱和算法,法律AI工具能帮助快速响应并自动回复客户的常见问题,提供初步的法律解答和建议,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国内外法律AI工具各具特点。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法律AI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家事律师和当事人提供更高效和精准的法律支持。如下表一、表二所示,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法律AI工具[4]主要有以下不同的功能与特点:
表一:国内法律人使用较多的 AI 工具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表二:国外法律人使用较多的 AI 工具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二
AI对传统家事法律服务的影响与挑战
AI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家事法律服务模式,在法律AI工具的帮助下,家事法律服务变得更为高效、精准。
首先是“快”。依托大数据,AI可以智能化地结合输入的检索要求和提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在海量的家事案例、家事法律条文数据库中快速检索分析大量的家事案例资料,提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或定制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各类家事检索报告、家事案件分析报告等。AI最快可以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家事法律检索报告或生成一份家事法律文书初稿,比如离婚协议、民事起诉状等,大大提高了家事法律服务的效率。
其次是“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AI可以基于其强大的法律知识图谱和算法,分析大量的家事历史案件数据,快速梳理出与所处理的家事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帮助预测该家事案件的裁判结果。这种预测不仅可以帮助律师更好地制定家事诉讼策略,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科学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理智的决定。比如,在涉及房产、银行存款、股票基金、期权股权等多种财产形式的复杂离婚谈判中,家事律师可以通过法律AI工具对不同财产形式可能出现的不同财产分割结果和分配方式进行分析预测,并自动生成相应的财产分割分析报告,为律师和客户制定合理的调解方案提供有力技术和数据支持。
再次是“新”。AI可以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法律概念、条文、案例等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从而清晰地理解法律知识之间的关系。即使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AI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和机器学习技术,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同时通过对大量合同文本、法律条文等数据进行学习,建立起语言模型,了解法律术语的用法、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海量的历史合同和法律文书数据,学习其中的模式和规律。当需要对家事协议进行审查时,AI就能根据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识别出协议条款中的关键信息,并利用上述学到的知识来判断条款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风险、如何修订等。当需要AI帮助生成家事法律文书时,AI也能从已学习的模式中按照正确的语言规范和法律格式挑选合适的内容进行组合、生成或改进。相对而言,在海量数据库支撑下,AI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服务的可适度。AI在家事法律领域的应用可以囊括婚姻咨询、情感分析、离婚等家事协议起草、财产分割方案制定、子女抚养权评估、探视权安排、家庭暴力风险评估、预防和干预等各方面。
当然,法律AI工具在帮助法律人士提高家事法律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AI也会“说谎”。在实际应用AI工具生成家事法律检索报告时,有时会出现法律规定真实存在,但其法律条文序号有误的情况,甚至有时AI提供的看似“有模有样”的家事法律规定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不具有家事法律专业知识,不熟悉了解家事法律领域,很可能会因为依赖该检索报告而对使用者的用户认知产生误导,最终导致错误的法律行为或决定。比如有使用者反映在让AI工具帮助生成的离婚协议里,AI在财产分割条款中引用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五)》[5],而我们都知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自2025年2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所以AI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AI也会“瞎应付”或“出错”。在请AI帮助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家事法律问题做出回答时,AI依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生成一篇裁判规则检索报告,但极有可能出来的报告内容与用户的需求完全“背道而驰”,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法律人士的实际需求。虽然AI可以瞬间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AI被“投喂”和依赖的数据库的数据海量,来源错综复杂,内容真伪共存,数据库的更新滞后,最终出来的结果往往也真假难辨,故而在面对复杂的家事法律问题时,对AI提供的结果并不能盲目地“拿来”就用,仍然需要家事律师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凭借经验进行专业的判断和甄别。
三是AI也会“抢饭碗”。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一些传统的法律服务可能会被自动化的法律AI工具取代,比如人工智能小助手可以24小时在线,替代家事律师“现场”或“线上”全天候值班,进行简单的家事法律咨询;AI可以根据提示词和指令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生成简单的家事法律文书等等,这些不但能大大提高家事法律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大量节约法律服务成本,客观上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家事法律从业人员的工作机会减少。甚至有的当事人会觉得AI已经给到了他们认为“可信”的法律回答和指引,他们根本不需要再找专业的家事律师来解决法律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家事法律从业人员的工作机会。
四是AI极度缺乏“监管”。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国内外,相关的法律监管措施及法律规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在美国,提供个性化聊天机器人服务的平台 Character.AI就再次面临诉讼,起因是多个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在与未成年人进行对话时,内容涉及自残和性虐待等恶劣行为,甚至其中一名聊天机器人建议一名 15 岁青少年谋杀自己的父母,以“报复”他们限制自己上网时间的举措[6]。同时,由于家事案件更多的涉及到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在应用AI工具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规范伦理问题,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依然是当下需要共同关注的难题。比如AI系统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这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过度收集和使用;同时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AI系统非常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后果也不堪设想。不仅如此,AI的算法偏差和歧视、AI换脸等深度伪造技术可能被用于制作虚假视频进行犯罪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不利因素。
三
在家事法律领域运用AI工具时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是要积极学习和掌握AI技术,并学会给出法律AI工具正确的指令和用户要求。从功能和技术实现方式看,法律AI工具可以分为基于规则的系统(Rule-based Systems)、基于检索的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Machine Learning-based System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系统(LLM-based Systems)几大类。虽然DeepSeek并非专业的法律AI工具,但可以以DeepSeek为例来对AI指令的实际应用予以一定程度的说明。DeepSeek的本质是一个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大语言模型,通过在大规模的文本数据上进行训练,学习语言的模式、语法规则和语义理解,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网页文本、书籍、论文、代码等。所以当家事律师给出的指令不够规范和精准时,它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甚至会有明显错误的情况发生。如下图所示,当就同一问题向AI提供了不同的指令,结果完全不同。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二是运用家事律师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甄别判断AI自动生成或提供的结果。这点尤为重要。家事律师需要用批判性思维看待AI提供的结果,并通过其他权威数据库或方式进行交叉核验、反复核验以确保AI结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同时,即便是AI提供的正确结果亦不能拿来就用,因为每个家事案件的复杂情况各不相同,还是需要根据实践和经验进行优化、调整。比如笔者尝试通过DeepSeek生成某继承案件的人物关系图(如下),虽然关系图生成迅速,亦能包含基本要素,但如果需要在家事诉讼中实际运用该关系图却差强人意,并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被继承人与各法定继承人之间的关系及继承方式等。又如,在某起法定继承纠纷案件[7]中,法院在“本院认为”中明确:关于抚恤金系死者死亡后发生的,不属于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是给予马某3近亲属的补助。抚恤金应当由二原告和二被告平均分配。然而,在“得理法搜”给出的AI类案检索总结(下图)中结论却是:法院认定遗产包括被继承人马某3的抚恤金,这明显与抚恤金并非遗产的性质相左。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是要特别注意在家事领域运用AI法律工具时的数据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家事法律案件通常涉及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当事人个人信息(身份、住址、证件号)、财务记录、通信记录等。在使用AI系统分析这些数据时,应及时做好家事案件的脱密处理等,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四
结论
AI技术在家事法律领域的应用为家事法律从业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AI可以优化家事法律服务,但绝不可能完全替代家事法律从业人员。因为家事法律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情感因素和个体差异,这些因素难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来完全捕捉、分析和预测。因此,法律AI工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家事法律从业人员的效率、降低成本,也会因为其结果存在偏差或错误,AI目前还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绪,缺乏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难以处理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从而影响家事案件的预判导向和当事人的决策。一方面,无论是家事法律还是其他法律从业人员都应及时关注AI技术和法律AI工具的最新应用和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服务市场。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迅速,新的法律AI工具不断升级迭代,也需要在技术创新与道德法律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加强必要的法律监管、行业监管和规范,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1] 参见《狂飙13天:开源DeepSeek如何撼动全球AI市场》,2025年2月1日的《每日经济新闻》,https://news.sina.com.cn/c/2025-02-01/doc-inehyivy0370089.shtml ,2025年2月3日访问。
[2] 参见《开拓未来:普华永道部署Harvey AI,推动中国香港地区税务与法律服务的全面智能化升级》https://www.pwccn.com/zh/press-room/press-releases/pr-030424.html,2025年2月3日访问
[3] 本文也尝试运用不同的AI工具对文章所涉内容进行数据收集检索、标题及写作框架建议。
[4] 受限于数据来源,有关统计并不精准,仅供本文讨论参考使用。
[5] 参见《法律人用DeepSeek的5大禁忌,你的AI助理正在给你偷偷埋雷!》,https://mp.weixin.qq.com/s/P9Z_73oLVKI5qRbzAa8o-g,2025年2月4日访问。
[6] 参见《聊天机器人平台Character.AI再遭起诉:对青少年及家庭构成威胁》,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11A043KZ00,2025年2月3日访问。
[7] 详见(2019)冀0123民初2813号民事判决书。
律师简介
叶海涛
大成上海 合伙人(备案中)
haitao.ye@dentons.cn
叶海涛律师,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拥有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入选上海市某公证处遗产管理人专家库,曾在司法系统就职。叶海涛律师从事法律工作逾20年,在民商事案件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16年加入大成后更是深耕于家事法律领域,聚焦家族财富管理专业,不仅服务过胡润全球富豪榜的上榜企业家,为他们做家庭财产安排,也为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多地的高净值人士全权处理在境内的婚姻、继承、房产等家事类非诉或诉讼案件。结合执业心得,叶海涛律师在审判研究、上海律协、威科先行等上发表了几十篇专业文章,并作为主编和团队一起出版了家事专业书籍。叶海涛律师还曾被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拔作为高级法律人才赴香港最大的华人律师行工作一年。叶海涛律师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法律服务,注重情理法的交融,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受到客户的盛赞与肯定。
向上滑动阅览,点击题目查看本文作者团队其他文章
21.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正式公布,“夫妻间房产赠与”行为的离婚判定不再“像雾像风又像雨” | 大成·策析
20. 《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决的安排》生效后在内地的施行现状及启示 | 大成·实践指南
19. 当“现在时”遇上“过去时” 夫妻债务认定规则谁主沉浮 | 大成·实践指南
18. 试探离婚财产分割实务中的“衡平之度” | 大成·实践指南
17. 涉外离婚后的经济救济应用:英国和中国的比较法律视角 | 大成·实践指南
16. 再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下法律实务的困境与突破 | 大成·实践指南
15.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的实务解读 | 大成·策析
14.跨境继承下遗产管理人制度的法律场景应用与分析 | 大成·策析
13.离婚纠纷中夫妻一方对外股权转让行为的效力认定及利益回追【1】
12.从首份《夫妻共同财产令》的发出看离婚实务中“夫妻 财产申报制度”之发展与完善
11. 千呼万唤未出来:试探民法典草案暂未纳入的“后位继承”制度
10. 虽在云端,勿忘及时激活——离婚诉讼中不容小觑的虚拟财产“微信公众号”
9. 你的遗产,谁来守护——从香港的遗产执行管理人制度兼谈“民法典”下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
8. 余生很贵,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国民法典下意定监护制度探析
7. 对家庭暴力要敢于“say no”——人身保护令案件数据分析及思考
6. 我国民法典下意定监护与法定监护的权利冲突与化解
5. 跨越时空的守护——浅析《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
4. 从“案连案”一窥“离婚诉讼”中第三人撤销之诉
3. “一带一路”家事领域民事司法协助的新动向——从上海二中院首次承认与执行白俄罗斯判决说起
2. “夫妻老婆店” 到底谁该为对外债务买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夫妻共同投资设立的二人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运用
1. 《民法典》时代忠诚协议能否“终成眷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络,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使用。转载或引用时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