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某小学给家长发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对于“为防止攀比,学校拟统一为学生购买600元一双运动鞋”的意见。
事件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很快便登上了热搜。
网友纷纷表示,这确实不是攀比,这是已经攀得太高了。
有家长表示,自己都没买过600元一双的鞋子,但学校让孩子买,还得咬牙买。
今天,当事小学校长接受采访称,学校仅是问卷调查,用于信息收集反馈,学校本身并未有过统一购买运动鞋的打算。
当地教育局装备科负责人则称,“问卷中600元的价格是我们的工作失误”,“对于此次事件,我们深感抱歉。”
负责人说了一大堆,解释这个600元的价格是怎么来的,只为证明是个工作失误,并不是有意为之。
但这个解释,很难让人信服。
如果没有家长发到网上,怕是要执行了。600块钱的鞋,能防什么攀比,这价格本身就是攀比了。
小学生不懂价钱,难道这帮教育工作者,都是过来人了,还不了解吗?
这个事闹出来,乍一看是某小学准备让家长掏钱买统一的600元的鞋子,事前来个信息收集,做个铺垫。
但稍微一挖,根本不是学校层面的事,就算学校不是被迫执行,校长也顶多算小虾米。
现在学校出来解释,教育局出来道歉,大家觉得这个600元的鞋子,终于被舆论干掉了。
然而这事的核心,已经被表面的胜利给掩盖了。
看看点赞量靠前的评论。
大多数人的焦点还在600元的价格,而不是统一运动鞋这个事情上。
那么学校、教育局得到的反馈就是,学生和家长并不反对统一运动鞋,反对的只是价格过高。
那这事就好办了,降价采购400元的运动鞋,阻力就小多了,不行的话我再降到200元。
这样教育部门既完成了统一运动鞋的目标,还落了个尊重群众意见的美名。
所以,逮着600块钱一双天价鞋来说事儿,反而是中了阳谋中的阴谋。
因为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600元的价格,而是统一运动鞋。
在议题设置上,他们比谁都聪明,当天价运动鞋被抛出来的时候,道歉的措辞估计早就想好了。
还是那句老话,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说要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