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硬的外交部长:老子等打仗等得头发都白了,赫鲁晓夫也怕他

朝天椒说历史 2023-09-28 11:51:58

如同天上降楷模,真是人间好榜样,这个创作者,正能量!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谢谢!

陈毅,光是这个名字就令人感到一股逼人的威严。

他犀利的目光,坚毅的面庞,浓浓的军人风范无不彰显着他是一个百战百胜、杀伐决断的铁血战神。

这样一个才气横溢的军事大师,竟也成就了另一个传奇——中国外交史上最强硬的部长。

陈毅的强硬外交震惊世界

当时,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面临外交上的巨大压力,强敌环伺,战乱频发,我们几乎是孤军奋战。

为了在这场没硝烟的外交战场上继续斗争,我们需要一个强硬的代言人,而且必须是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因为强者之尊是演不出来了,除非由内而发。

于是,经毛泽东主席提名,陈毅担任了外长这一重任。

1958年,陈毅正式出任外交部长。

外国记者纷纷猜测,一个纯军人出身的外交部长,会带来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强硬、坚定,毫不退缩。

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应邀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活动。

这是“老大哥”头一次访问新中国,自然受到了我方高标准的欢迎仪式,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在机场迎接,还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招待。

宴会现场,数百名中苏两国高级官员云集一堂,会场气氛热烈而庄严,彰显两国特殊的兄弟关系。

众人举杯畅饮,互相祝贺。

可就在这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赫鲁晓夫却突然发表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言论——他批评1958年我军对金门的军事行动过于“好战”,这种作法“破坏了亚洲的和平”。

这番话一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在座的中国官员们都露出了惊诧和愤怒的表情。

作为军人出身的外长陈毅,尤其无法接受赫鲁晓夫的指责,他双目冒火,浑身散发出逼人的杀气。

“你这么讲我可就不认同了,”陈毅的声音在会场回荡,洪亮而有力,“我们的行动是正当防卫,目的在于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他的话音一响,赫鲁晓夫直接惊了,作为当时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他急于挽回自己的威严形象,开始语无伦次地辩解起来。

陈毅毫不退让,两人很快就陷入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我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你应该听我的!”赫鲁晓夫的声音在发抖,直接玩起了强权政治。

“你是第一书记又如何?”陈毅不屑一顾,“我们是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你无权指手画脚!”

“好了好了,今天是喜庆日子……”周总理见状赶紧打圆场。

然而陈毅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的语速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大,语气中透着说不完的愤怒。

每说一句,他都重重地拍打桌面,以示强烈的不满,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望着他,不敢出声。

这种强硬的作风,在过去的外交场合从未出现过,赫鲁晓夫脸色铁青,再无言以对。

很快,他就以身体不适为借口,匆匆离开了现场。

此事传开后,陈毅的强硬风格迅速在国际上闻名,无论是友邦还是敌国,都知道了中国现在拥有一位“相当不好惹”的外交部长。

而且,他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妥协。

“老子就是好战分子!”

六年后,1965年,中国外交环境日益严峻。

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战火蔓延,核扩散问题凸显,似乎整个亚洲都在这个秋天濒临战争的边缘。

为明确展示中国的立场,维护国家尊严,毛主席亲自做出决定,由陈毅部长出面召开记者招待会。

北京的新闻媒体机构迅速展开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国际记者招待会,共有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记者参加。

他们挤满了会场每一个角落,舆论的关注度前所未有。

陈毅端坐主席台,沉着镇定地开场致辞,他今天身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头戴一顶黑色贝雷帽,神色严肃,语气平和,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浓浓的军人风范。

“各位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他扫视四周,目光坚定,“我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局势,给予你们最明确的回应。”

随即,一位美国记者举手发言:“陈部长,我们注意到你们国家的许多言论颇具攻击性,有人批评你们的领导人都是好战分子,你对此有何看法?”

众人一惊,要知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外交天团在国际上强调最多的就是和平发展道路,而这名美国记者的提问无疑就是在当众批评抹黑。

在座的中国记者们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生怕陈部长勃然大怒。

可出人意料的是,陈毅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好战分子?那我告诉你,老子就是好战分子!”

他双手拍着桌子,声如洪钟:“我们不想打仗,可你们逼我们无路可走!老子盼着打仗等到头发都白了!没有本事今天动手,就留给儿子明天动手!我告诉你,美帝国主义肯定灭亡!”

掷地有声的咆哮回荡在会场,震耳欲聋,所有人都惊呆了——一个70高龄的老人,竟表现出这样的激情与勇猛!给他一支枪,他怕不是马上就能上战场。

“砰、砰、砰!”快门声此起彼伏,所有镜头都对准了陈毅铁血般的面庞。

这种犀利的语言和强硬的气势,也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画面之一。

铁血军人的强硬外交思想

陈毅的外交风格具有典型的军人个性,这与他从青年时代就投身军旅,浴血沙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他的强硬外交策略并不仅仅出自个性,而是经过充分思考后的结果,他有着异常敏锐的判断力和深邃的战略眼光。

陈毅认为,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展现坚定的意志和不可侵犯的底线,才能争取应有的尊严。

1950年代的世界,正处于冷战的对立之中。

资本主义国家蠢蠢欲动,社会主义国家处处被压制。

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强硬维护自身利益,否则就会沦为帝国主义蹂躏的牺牲品。

陈毅深知,唯有树立起不可侵犯的威慑,才能避免新中国成为战场。

如果我们软弱妥协,退而求其次,那么战火迟早会烧到自己头上,如今不打回去,子孙后代只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他提出了通过外交手段“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展示自己足够的实力,让敌对势力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以强硬姿态树立威信。

他还指出,外交官不应仅具备文质彬彬的绅士风度,更需要有军人那般的胆识和气概。

外交场上才是真正的测试,稍有软弱就可能害得国家利益败落,民族命运堪忧。

可以说,正是陈毅开创了中国外交的铁血传统,在他这里,外交不只是谈判桌上的博弈,而是国之存亡的生死战。

他奠定了强国外交的基调,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如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我们坚决打击了印度的入侵。

这向全世界昭示,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但绝不畏惧战争,我们有能力保卫每一寸领土。

或者在1960年代的中苏论战中,陈毅不断发表强硬言论,批驳苏修掠夺性的路线。

在他的坚持下,我们彻底揭露了赫鲁晓夫的险恶用心,维护了理想和原则。

结语

陈毅担任外长8年,将中国从四面楚歌的风暴眼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他先后处理了种种外交事件,在台湾问题、中印边界、中苏论战等问题上展现了极高的斗争精神和策略眼光。

他开创的强硬路线为中国赢得了广泛尊重,也确立了我们不容侵犯的底线,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没有陈毅的强硬,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他是当之无愧的外交铁人。

陈毅的一生,是中华儿女为国奋斗的标杆,他的勇气与智慧,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