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加藤宣布撤离大中华市场:合资公司全部关闭清算、解散国内工厂,引发关注。
近日,具有近130年历史的日本工程机械制造商加藤制作所宣布解散并清算其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液压挖掘机制造和销售子公司。同时加藤制作所还宣布,计划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生产和销售液压挖掘机的合资企业也于六月进行清算,厦门的合资企业将继续生产至8月份,并将逐步开始清算程序。这意味着加藤彻底退出国内。市场。
虽然说外国资本进进出出是正常现象,但是这几年顶级外资企业持续撤离,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他们的撤离对国内经济影响有多大,应该怎么办?
网上很多人嘲笑印度收割外资,外资从印度持续大规模撤离,其实这两年我们顶级外的外资撤离的也不少。而我们一贯重视外资企业,甚至很多时候给予了他们超国民的待遇。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人工资本不断上涨。导致各种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又碰上了老美,主动打贸易战,科技战,导致了外资开始不断的撤离,很多专家都说影响不大。认为今年我们的GDP仍然保持了5%的增长,但是看看写字楼到处都是空置,门面房很多都关门歇业。底层民众很多“无工可打”,很多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钱越来越难赚了,生活越来越艰难了。
如果说直观感受不准,那么权威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也是逐年下降。
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2000亿,同比下降13.7%.
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339.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0%。
2024年1-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32.1亿元,今年将是断崖式下跌了。
很多顶级外外资企业已经撤离了或者正准备撤离。
甲骨文:2019年宣布关闭上海研发中心并裁员。
三星:2019年起逐步关闭在惠州的工厂,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和越南。
东芝;2021年9月,解散了30年的大连工厂。
英伟达:2023年宣布退出市场
家乐福:2023年退出市场。
戴尔;2023年宣布退出市场。
亚马逊;2023年7月停止官网运营;
苹果;2023年8月,将部分iPhone 15订单从郑州交由印度制造;
2023年9月,高通解散上海研发部门。
IBM:2024年关闭上海研发部门。
惠普;2024年1月,注销了上海分公司,同时计划将商用笔记本电脑产业链搬到泰国和墨西哥。松下;2024年4月,从广州开始撤走压缩机生产基地。
即便到了今年,外资撤退的现象依然没有停止,反而有开始加速撤离的迹象,这些大型顶级外资企业不仅带走了投资,关键在国内的就业岗位都没了。
这几年,来华投资的都是中小企业。顶级外如此密集大规模的撤走,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非常罕见的事情,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当然,他们的撤离应该与大环境有关,主要是老美发起了贸易战与科技战,对这些顶级外资在华企业各种限制,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没钱赚肯定要跑,那我们不能放任发展,应该要想办法应对。
对外首先要加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尽量减少外资撤离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走出去,去吸引更多的中小型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对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前以往依靠人口红利吸引外资的模式,已经无法走下去,必须要走技术创新,要升级产业链。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加快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中心”的转变步伐,同时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如果中国的企业都像华为这样重视原创研发,不仅技术实力,经济也是为上一个台阶,
其实外资的撤离,我们也没必要妖魔化。外资进进出出很正常,一些低端淘汰的产业转移到印度,越南甚至墨西哥没什么问题,他们的很多原材料还是我国提供的。有些产业这些国家也接不住,原料。技术甚至生产用的电力他们都无法满足。
所以在产业链转型之后。我相信我国经济会更上一层楼。
凉拌
就现在的环境来讲,撤是很正常的,人工贵了,市场又不怎么理想,每个家庭背债太多
无利可图+避险。
有影响,看一看俄大毛,就可以了,可乐,麦当劳,…没有了。…我们,也有一些,。例如:(除了芯片)普通百姓的地方,影响大的,例如:洗衣液(仅仅只有活力二八是国产)②西装西服,牛仔裤,(只能穿:中山装,浦田鞋,…)
怕啥,把环境保护好就行了。
要准备打大仗当然先撤资撤人了
那就代替他
改善营商环境,还能有什么办法
过两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