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科技助力农业净零转型

科学家论坛上海站 2025-01-07 09:51:18

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化肥投入,提高农药及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电

传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利用水泵,通过遍布田间的管道将水肥输送到棉田各个角落,并通过及时开闭分布在棉田中的出水桩阀门控制灌溉量传统模式下的农场,在生产季节需要几十名工人完成阀门的开闭,常规出水桩的流量精度有限,难以保证大范围内的精准供水与均匀流量,容易导致过量施肥或供肥不足。在缺乏精准数据记录与用量追溯的情况下,农户为了确保水肥的用量,常常采用长时间开启水泵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造成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这个问题,“超级棉田”管理者对农田的灌溉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为全部出水桩换上可远程控制开闭的智能电动阀,并将灌溉系统接入另外,基于遥感无人机拍摄的棉田高清数字地极飞物联网,使用工业级电子水表精准监控用水图,结合Al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系统可根据不量。从此,农场管理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时监测同地区内的作物密度以及生长情况生成"处方图"水肥浇灌情况,实现远程管理,还可以通过极飞智精准计算不同农田区域内需要的农药用量,并指慧农业系统实时了解不同地块的肥料投入情况,配导农业无人机对相应区域进行精确喷洒,节省36%合更新后的肥料储存装置与自动施肥设备,定时定的农药用量,节约成本超过13万元。量地将氮、磷、钾肥施放到棉田中。相比传统农场“超级棉田”可减少约90万吨用水,降低23%的化肥用量,同时有效节省用电。

将水泵、智能电动阀、精准自动施肥机接入农业物联网,远程控制灌溉系统运作配合智慧农业平台,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

通过AI对高清农田图像进行分析,生成“处方图”,为不同区域内的作物提供植保方案,并指导农业无人机执行定制化喷洒任务。

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动秸秆科学还田

由于在当地已经实行了秸秆焚烧禁令,因此极飞的超级棉田及普通棉田在丰收后都采用了粉碎还田的方式处理棉花秸秆。虽然由于生物质腐败分解,秸秆还田仍然可能释放少量温室气体,但其排放量仍大大低于直接燃烧秸秆。然而,如前文所述,未经过科学还田的农作物秸秆中常常附有大量虫卵和病菌,埋入地下的这些秸秆可能成为病菌和害虫越冬的温床,在来年引发新一轮的病虫害。为准确识别棉秆覆盖区域的病虫害分布情况,“超级棉田”管理员采用配备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对不同区域地块进行全面考察。同时,安装在田间的物联网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作物图像,让农场管理人员能够实时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及早诊断、发现病虫害情况并采取行动。另外,管理者可借助无人机在害虫更活跃的夜晚时间进行作业,精确喷洒农药直击害虫,相比传统打药方式更加有效。

智慧农业系统助力精准农事决策

在完成播种后的一个月之内,“超级棉田”遭受了三次大风灾害,滴灌带、地膜等基础设施和刚破土的幼苗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农场将面临巨大的减产损失。借助农场的智慧农业系统,管理员根据不同区域的受灾程度,分别实施了针对性的灾后复产方案。对于受灾程度较轻的区域,农场管理人员派出遥感无人机拍摄高清棉田图像,随后将数据传输到极飞智慧农业系统进行分析。Al技术能够识别出不同区域的作物受损程度,并指出哪些地块需要补苗,以保证棉花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土地的高效使用。对于受灾严重且无法补苗的区域,智慧农业系统让管理人员无需亲自下地,就能准确了解灾后尚存的幼苗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完成棉花长势、病虫害等农情分析,最终通过后期精准高效的水肥管理弥补产量的先天缺陷。

“超级棉田”的例子详细展示了管理人员在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时候,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科学决策,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优化产出并恢复受损植被。事实上,智慧农业平台通过整合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农业装备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棉田“耕种管收”不同阶段帮助管理员实时全面了解农场整体情况和作物生长细节,实现精细化的农事生产规划与执行。目前,超级棉田的管理人员可借助该平台进行科学的农事日历生产规划和农资管理、全生命周期监控田地和农作物关键指标、指导智能农业设备按预设路线精准执行农事任务。

智慧农业系统在辅助农场管理人员精准决策的同时,也能间接抑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例如,通过帮助管理人员确定最佳植物种植密度,可以避免对土壤肥力的过度破坏,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固碳能力。

智慧农业系统详细记录不同生产阶段所涉及的地块、种肥农资耗材、农业设备使用情况等,帮助管理人员精准决策

平台收集多维数据,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的关键指标,同时可预设条件。当指标达到确定值后,指导智能农业机械执行全自主的农事作业

0 阅读:0

科学家论坛上海站

简介:全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活动和重要载体